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0亿打造“中国莱茵河”的矛盾心情

(2008-07-30 15:26:41)
标签:

杂谈

  ■ 石子砚

  湖南将投入174亿元巨资来整治湘江污染,还千里湘江碧水奔腾。“我们要把湖南的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湖南省省长周强如是说。(7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

  对于这类新闻,公众往往是怀着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情来接受、解读和理解的。一方面,在一个水不再清、天不再蓝的粗放型

发展背景之下,公众希望看到铁腕治污的消息。而事实上,这种绿色风暴公众也是直接的受益者。这样的风暴,其实是一种公共福利。在另一方面,对于类似“174亿”超出公众想象力的巨额投资,又让公众有一种莫名的担心:治理污染,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公共支出吗?这些钱从哪里来,最终又用到哪里去?

  首先,包括治理污染在内的环保确实需要资金投入。近年来资金投入一直是一条“断腿”。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曾核算,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对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万亿元,同时每年还需要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这说明,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与资金投入差距非常大,环保欠账非常多。从这一点来看,湖南拿出170亿元来治污似乎也并不为过。

  但是,我们又看到,公共治理尤其是河流治污问题,并不仅仅就是“有钱就灵”。以淮河治污为例,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启动了淮河治污工程。从1994年到2005年,淮河治理的前前后后已经实际投入达193亿之巨。按理说,应该能够还我们一个“碧水奔腾”的淮河。但事实却是,当前淮河水污染依然相当严重,有超过一半的地方水质达不到要求,淮河生态环境甚至“出现新灾难”。这实际上已经意味着,十年的努力付诸东流,193亿之巨的投资差不多打了“水漂”。而现在,谁又敢保证湖南就肯定不会走淮河治污的老路呢?作为纳税人,公众有理由担忧,也有理由质疑。

  就是在这样一个矛盾和悖论中,公众对于170亿治污心存犹疑矛盾重重:从治污的必要性来看,这170亿该花;而从治污的经验、教训和当前的环保治理困局看,又怕这170亿花不好、花得不值。在这个难以祛除的心结困扰之下,大多数公众对于巨资治污心存犹疑、矛盾重重,既欣喜又担忧。

  因此,将湘江打造成“中国莱茵河”关键不在170亿该不该花,也不在于170亿是多还是少,而在于如何用一种科学的机制来保证170亿花得值。而这显然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保驾护航”,比如对官员治污的问责甚至是“一票否决”制度,比如湘江上下游综合管理机制,比如统筹运作的协调机制等,而不仅仅是“中国莱茵河”——— 一个吊起人们胃口的愿景,170亿——— 一个笼统的数字。这两者,需要有一套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发展观和制度体系的保障,才能真正画起等号来,也才能让公众不再担忧,不再心存犹疑、矛盾重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