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骗子很高明,而是老总爱“荣誉”

(2008-06-16 14:39:43)
标签:

杂谈

  ■ 黄云香

  近日,一起以“院士评选”为名诈骗敛财的案件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关制钧虚设 “中国管理科学院”非法吸收“院士”,借机收取高额“评审费”。包括众多著名国企高管和高校教授在内的50余人上当受骗,受骗金额达280余万元。

  荣誉,一向是国企老总的焦渴诉求。骗子们正是抓住了老总的薄弱环节,才上演了这样一出恶作剧。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这些评审的“奖项”、“荣誉”能起到一定的“信号作用”。至少从最表面来看,获得某种“奖项”、“荣誉”的人或企业,在社会上与别人竞争时就多了一种“资本”,成功的可能也就更大一些,获得社会价值回报的可能也更多。只要老总认定了这样的思维惯性,受骗的几率也就呈现几何增长。

  包括国企老总在内的一些人之所以时兴各种评审评比,这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膜拜症”,也可以说是一种丰富个性的时代需求。尽管现在这些评审评比相对于过去来说,其权威性有所降低,但丰富的评审评比活动和过去那种单一的,树立统一榜样的评审评比模式相比,或多或少都具备了一定的魔力。要不,也不至于让众多著名国企高管和高校教授因此上当受骗。

  我想,只要一些老总脑海里的评审潜规则尚存,只要一些老总的虚荣心没有泯灭,不管前面是悬崖还是峭壁,他们依然会我行我素,继续寻求他们价值上的“评审生涯”。那些出钱买荣誉的老总们,大多是从市场交换价值来考虑,寄希望于用买来的荣誉给自己添加更多的社会价值与资本。他们之所以这么容易上当受骗,并不是骗子多么高明,而是老总的“乐意施舍”,才让骗子有机可乘。要力戒此等毒瘤衍生,除了规范评审评比透明公正机制之外,修正国企老总的评审膜拜观,更是不容懈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