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向公民教育的高考作文是一种进步

(2008-06-09 15:07:23)
标签:

杂谈

  ■ 单士兵

  6月7日,全国高考。在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之后,国内各大网站很快就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了“集中展示”。一时间,高考作文题成为吸引公众眼球的焦点,也让我这个曾经的高中语文教师目光久久为之停驻。

  今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高考作文题,也是如此。对我来说,从来没有哪

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像今年这样令我无比认同。这些高考作文题打动我心灵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高考作文,终于从“诗意迷失”中走了出来,走向传递公共责任担当的文化本意。

  请来看题:全国卷与陕西卷都是“与‘抗震救灾’有关”,四川卷题为“坚强”,安徽卷叫做“带着感动出发”,广东卷题为“不要轻易说‘不’”,浙江卷题目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重庆卷则为“生活在自然中”……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以载道,这个道,必须是切合特定时代的文明意旨,必须符合特定时代正义的“价值”和“秩序”的需要。今天自不例外。高考作文传递与倡导的,也应该是今天社会最需要的思想价值与社会责任。在这方面,今年高考作文题,是可以给高分的。

  今年是奥运年,只是,在与全国人民分享盛会的欢欣之前,我们经历了冰雪灾害、藏独闹事、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的伤痛与灾难。特别是汶川强震,撼动中国。尽管说,地震带来的思考,是多向度的。但对我们每个公民来说,如何形成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如何为公民社会的发育助力,则是无法绕行的人生命题。这就要求,高考作文题应该真正走向公共责任,直面现代的社会伦理,来传承时代精神、人文情怀、责任使命、思想价值等等。

  高考对今天的中国年轻学生来说,是一次成人礼。让他们在考场之上,在人生最重要的关口,以精神高度集中,极度负责的状态,去审视这样的人生命题,价值意义不言而喻。不难想象,全国卷将作文内容直接与抗震救灾挂钩,有利于传递国家理念与民族情怀;四川卷以“坚强”为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直指考生心灵。面对地震,四川坚强。那么,应赋予坚强在这个社会怎样的意义呢?把这样的思考交给四川考生,体现命题的智慧与理性;而其他地方的高考作文题,也同样包含着对社会价值、责任、伦理的积极探索意义,比如,重庆的“生活在自然中”可以让考生思考环保,浙江的“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可以提醒考生去思索城乡二元体制格局……

  回过头来看以前的高考作文题,则无疑太多苍白无聊了。远的不说,去年的高考作文题的“一片诗意”,就曾招致强烈诟病。比如什么“人生,诗意还是失意”、“诗意的生活”、“春夜细雨”之类的作文题,太过诗意盎然,使那些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的文章,无所依托。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精神一旦失所,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智慧到丛林里,才能真正找到回家的路。这个家,是对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的。

  公民素养是现代社会进步必备的条件。国家的教育如果不能最大程度地凸显在公民精神的培育上,人就会像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高考作文如果能够承载着培养公民思想素质与提升公民精神厚度的功能,就会成为一根强韧的文明绳索,把那些散落的珠子串接起来,使公民社会得到健康成长。转向公民教育的今年高考作文是一种巨大进步。今后,高考作文在诗意迷失与责任担当之间,肯定还会有着值得无限探索的深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