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周末的凌晨,空气中飘荡着阴冷的气息。一个15岁的花季少年,在这片阴冷的包围下,溘然离开了人间。没有人知道,在持续一小时的拳打脚踢过程中,东东是在哪一刻丧失了哭喊的能力;没有人知道,离家时还穿在身上的外套,流向了何方;也没有人知道,在他闭眼的那一刻,流血的心头是怎样的感觉
一个还没有看清楚世界的少年,就这样匆匆地被剥夺了生命,令每一个善良的人为之动容,为之扼腕叹息。罪魁祸首,当然是那几个直接拳打脚踢的歹徒,为了争一个座位,就能大打出手,继而活生生把一个15岁的孩子当场打死,那是怎样的一种霸道、残忍与冷漠。但任何残忍的血案,总有它存在的土壤———
真的不想去指责那些同样受到伤害的孩子,他们受到的伤害也许是终生难忘的,至少他们的心现在在淌着血。我只是想不明白,在几名歹徒面前,这群15岁的孩子怎么彻底丧失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躲在网吧里的同伴想到通知大人的话,如果在知道同伴被打死后能马上报警的话,或许15岁的东东还不至于孤独地躺在那里那么久。他们竟然直接回家了,没有告诉大人,也没有报警。真的想不明白,一群15岁的孩子,何以就能做出了如此一连串违反常理的反应?生命的敬畏、自我的保护、法治的意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一连串怎样的缺失?
悲剧的起因,是一个普通的网吧座位。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网吧———
这是一个开在农家民房里的网吧,我不清楚网吧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因为一个合法的网吧,是有管理部门进行长期监管的,怎么会混乱到这么个地步?但如果是非法网吧,自有相关部门去“招呼”,为什么能在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知道“经常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情况下,一开就是四五年?在我的记忆当中,集中的网吧市场整治搞了好多次,管网吧经营的部门也很多,为什么残留下了这样的怪胎?是漏网之鱼,还是我们的网压根就没“网”到这里来?
我们看到,惨剧中有几个孩子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状态有着非常普遍的特点,父母管得少、对新事物感兴趣、容易迷恋网络……如此惨剧,是绝对的偶然,还是长期管理松散的必然?管理部门不妨也问问自己:农村的网吧,为什么会成了如此“三不管”的样子?农村学校周边的治安,为什么会如此的脆弱呢?假如不是为了上网,而是另外的原因,那些孩子们是不是也会面临如此的恐惧呢?究竟哪一个“大盖帽”没有盖住那些明睁眼露的罪恶?
制止惨剧发生,或许并不需要太强悍的力量。一个普通村民冲着人群“吆喝了一声”,便制止了当晚10点第一次冲突;一个村民“喊了一声”,便令歹徒们急忙地离开了……当更多目击者为自己没管闲事后悔不迭的时候,它能否唤起更多人的警示?天下人管天下事,歹徒的肆无忌惮,直至打人致死,真的与我们这些“看客”毫无关系吗?
所有的偶然,堆砌起一个“必然”,助推着那些歹徒,把15岁的东东推向了另一个世界。生命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脆弱,脆弱到仅仅归结于一个网吧座位的价值!
如果,网吧的管理是健康的;如果,小伙伴们能多一点自卫能力;如果,有人及早地管点“闲事”……悲哀的是,没有如果,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具冷冰冰的少年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