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的人当官了,自己兴奋得睡不着;有的人当官了,别人兴奋得睡不着。作家张平可能属于后者。1月22日下午,这个因为曾写出《国家干部》、《抉择》等小说而被誉为“反腐作家”的人,当选为山西省副省长。消息传出,五湖四海的网民欢呼雀跃,狠劲地跟帖,如潮地评论,千言万语被某报纸汇总为
推进反腐?我们是否亢奋过了头,错了位?一个擅长刀笔反腐的作家进入政坛,能把小说里那些武功招数悉数施展,马上找到新的“突破口”?我就不信。
其一,据说张作家很可能是分管文化的副省长,不大可能分管政法,更不是纪委书记(民主党派的身份使他也不具有担任这一职务的前提)。一个对省委领导都“确实不太熟悉”且分管文化的副省长,你让他大力反腐败?这不是说胡话吗?
其二,能写好反腐败的小说,不等于能抓好反腐败工作,这道理就跟金庸大侠能惟妙惟肖地写出葵花宝典、降龙十八掌等一堆武功,自己却一招不会耍一样。小说再怎么来源于生活,再怎么“现实主义”,毕竟不同于生活,《抉择》里矛盾不可调和时可以来个“大官”,拨开云雾见正义;《国家干部》里夏市长可以特立独行地对体制毫不顾忌,这叫什么?叫“理想主义”,若在现实中也这么干,不碰个鼻青脸肿才怪。
期待一个职业作家“一朝权在手,便把反腐行”,实在很不靠谱。不该寄予的厚望你定要“寄”,就难保厚望凝结成厚冰,掉下来砸到脚面上。比如,都想靠这个人上来推动反腐,等过段时间一看,只管“文化”不见“反腐”,就难免大失所望。这样的失望多了,自然会削弱一些对于反腐败的信心,甚至不免会对张平本人骂上两句。
如此一来,倒霉的就是张平本人了。对于张平而言,能够担任副省长,主要不是因为他的反腐小说,而是跟他在山西作协里的政绩有关,跟他“很懂政治,知道分寸,懂得进退”有关。甫一上任,就被套上“反腐准英雄”的桂冠,早早把这么个“好人”放到火炉子上去烤,此后还想混不想?
没错,这事儿的确有看点,但绝对不是“反腐”,而是高级干部的选拔大门开得更宽了,一个没有太多从政背景的职业作家,也可以像部分教授、学者那样,大步子跨到显赫的领导岗位上。这道门能不能开得更大一些,有不同层次的人员能否更多地进入权力核心?这才是最大看点。
更何况说,期望靠一个人改变某些潜在的政治文化,谈何容易?相比而言,在四个直辖市开始推行的纪委书记“空降”、各地司法系统官员的“对调”、纪委监察部门开通举报网站……这些才是更能转化成“反腐力”的真刀真枪。“一个写过反腐小说的人,当选副省长,然后用小说里的逻辑大力推动反腐”———
追根溯源,公众看到一个写反腐小说的人“升官”便亢奋不已,也反映出大家对于反腐措施饥渴般的期待,期待能有更多反腐败新的突破口;期待更多被公众信赖“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能注入反腐队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