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疑一切”一旦泛滥必然成灾

(2008-01-25 17:29:55)
标签:

杂谈

  ■冯海宁

  辽宁普兰店包工头原立宪投资1300多万元修建了普兰店市唐房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然而,原立宪的行动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他这人肯定有野心,有别的目的。”“他是在个人炒作,就是想出名呗!”(1月24日《半岛晨报》)

  按理说,修建保护烈士陵园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因为烈士陵园

作为“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重要阵地,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特殊性。然而,从烈士陵园频被毁坏搞商业开发就可以看出,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严重失职。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方面,由于私人墓地近年来价格不断翻番,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利用职务之便,拿烈士陵园来牟利;另一方面,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烈士陵园年久失修,地方政府不得不默许商业开发,而且,1992年民政部也允许烈士陵园开展经营创收活动。

  在一些地方政府越位或缺位的情况下,商人投资修建烈士陵园就显得异常珍贵。这有什么可质疑的呢?难道仅仅因为投资者是商人吗?难道宁可让烈士陵园陷入破损局面也不愿让商人介入吗?为何要用惟利是图来审视所有商人……

  在笔者看来,对于“包工头建烈士陵园”的举动毫无质疑的必要,即使包工头有炒作的意图,即使有什么野心,但只要是出于公益目的,就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可以说,包工头建烈士陵园即便炒作也能起到影响其他商人的积极作用,在客观上更能让“烈士”的精神内涵发扬光大,既然效果是良好的,又何必对他的动机做过多恶意的揣测呢?况且,商人投资公益事业也的确需要更多类似“作秀”的榜样。

  如果对“包工头建烈士陵园”这类善举质疑过多的话,很可能让当事人心凉,也会让更多有善举想法的人产生杂念进而左右摇摆。应该说,在目前公益事业运作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投身公益事业的商人本来就很稀缺,公益事业的资金缺口本来就很大,如果质疑过多,就等于给公益事业泼冷水。

  “见利必然忘义”,这是当下“怀疑一切”的质疑泛滥化现象的一个缩影,或者说不少人患上了“多疑病”,即不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人和事都要去质疑。可以说,质疑泛滥不仅存在于一些媒介上,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最突出地表现在一些网络论坛里,从质疑官员到质疑商人,从质疑权力到质疑权利,可质疑的质疑,不可质疑的也质疑。质疑成了这个时代的社会表征之一。虽然说,质疑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当这个权利无所约束失去理性地泛滥开来,就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公共利益,质疑可能最终会成为一种伤害。

  “包工头建烈士陵园”的质疑为何呈泛滥态势?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对于公益事业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运作机制,也就是说,包工头修建烈士陵园遭遇质疑说明政府工作不完善,政府没有替商人证明;二是目前不仅是某些政府部门公信力不够,而且各个阶层,甚至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都极其脆弱;三是从积极的方面看,公众之所以质疑多,是因为太在乎,说明公众对公益事业、社会事务参与性越来越强。

  笔者以为,避免商人利用公益事业图谋不轨的可行办法是,政府完善公益事业运作机制,媒体、公众加强监督,让商人投身公益事业在制度和阳光的轨道里运行。当然,很多人习惯质疑式思维,关键是一些质疑者心存阴影,而这些阴影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中某些机制、架构的不合理,只有当改革的阳光普洒大地,清除诸多不合理,阴影才会自然散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