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一封没有传统格式的信,因为我不知道应该寄给谁。“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这是在沈阳市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的日记。(昨日《华商报》) 每个人都知道孩子们为什么哭泣,这是一种生活中最真实的共鸣:一个是长存于文 孩子们感觉自己是范进,被人们瞧不起,可我们从来也没有过胡屠户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整日里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几乎没有人真正把我们怜惜。 孩子,不要以为我们只喜欢成绩好的“举人”。你们知道一个教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不是让一个天才考上北大,而是让一个没有希望的“问题少年”走入正途。你们自认为是范进,但是我们何尝不是如此?面对我们的“胡屠户”,我们也是“范进”。 没有人认为我们帮助了一个差生是我们的成绩,我们的“胡屠户”们会认为那是我们不务正业,连自己的本分都没有尽到。他们评价我们的标准不是让几个孩子“回头是岸”,而是有多少个自然而然的“重点”。你们自卑,我们何尝不自责呢?可是,除了自责,我们还能做更多的什么呢?我们能不要未来吗?我们不能不活着、不能不吃饭、我们不得不养家糊口啊!但是,职业操守是每一个人都有的,面对职业操守,我们敢抗争到什么地步呢?我们能做的只有偷偷地看看你而已。这是一个教师的耻辱,你感受得到吗? 知道吗,我们也不想要什么成绩、我们更不想要什么排名,我们也想要最最科学化人性化的教育,但是,这些东西不是你我能说了算的;知道吗,我们想在出去的时候能够得到人们真心的尊重,我们想换回人群里真正的笑脸,我们更想在暮年问心无愧地走入另外一个世界,但是,这些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 你们哭,尚且有泪,我们却欲哭无泪。你们说“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你”,可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按成绩排名次是我们发明的吗?我们有几个人收过红包、吃过宴席呢?我们有几个人吃了豹子胆敢去骚扰学生呢?我们几个人体罚过孩子呢?可如今这些都是我们的。我们应该是无神论者,可我却希望有地狱、天堂、来世。希望这一切在未来能够说得清楚。
孩子们,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有常人的弱点,但我们绝对不是没有人性的“胡屠户”。当你们自认为是范进在课堂下偷偷哭泣时,我真的很想陪你们一起哭泣。只是,当我们哭泣时会有人帮我们擦去这无奈的泪水吗?一个突然 编后:一篇古老的《范进中举》,竟然勾起了这么多眼泪,至少说明,它隔着岁月,挠到了今日教育的某些伤疤。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朋友能够一起来讨论讨论那些伤疤,期待能将逐渐扭曲的教育拉回正途。我们恭候您的高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