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个城市地区年生产总值(GDP)超过3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直观来说,就是“富可敌省”。2006年,有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无锡、青岛等6个城市进入这一“俱乐部”。而根据已公布的数据,今年将有佛山、宁波、南京、成都、东莞、武汉、大连等7个城市进入这一行列。
“富可敌省”意味着
不论是“富可敌省”论,还是“富可敌国”论,都能激发公众的自豪感。但笔者以为,这其中隐藏着单一的经济衡量标准,仅把社会发展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增长是不恰当的,这并不能代表发展,更不能代表国民福利的增长。如果我们沉醉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
罗马俱乐部创始人奥雷利奥·佩西指出,任何发展和进步,如果不同时导致道德、政治、社会和人的行为的进步,就无价值可言。传统的发展观以经济增长为基本目的,而新的发展观则把人和人的需要作为其基本目的,从层次上看,发展应实现一种深层次的、全面的发展。正因为此,从“富可敌国”到“富可敌省”论调下的单一经济衡量标准存在一定弊端,应引起重视。要知道,新发展观的核心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应变“发展=经济+社会”为“发展=社会+人”。
GDP不是万能的,它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如果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有可能造成经济增长了而公众的生活质量却下降了的局面,而且经济本身也不可能持续增长。另外,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生产规模,而在于能否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经济福利的需要。
发展观几经演变,发展的计量评价尺度自然也随之改变,其中最深刻的变化就是越来越注重国民福利的改善。反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当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就是明证。
从“富可敌国”到“富可敌省”这种本质上单一经济标准,需要我们变“发展=经济+社会”为“发展=社会+人”。当然,对经济标准的超越,不是舍弃,而是突破或扬弃。也就是说,应该把物的标准包含在一个更广泛、更合理的标准之中,这就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