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徐林林
日前,吉林省高院对上海市宝山区原区长秦裕腐败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原判,判处秦裕无期徒刑。从秦裕当选宝山区区长到落马,仅仅隔了一个月,“一个月区长”的背后,折射出了这位曾经的“上海第一秘”荒诞的带“病”提拔之路。(12月29日《新民晚报》)
“秦裕的问题,其本质是‘
诚如斯言。现实中,有的领导秘书不过三十来岁,之所以能够在政府部门指手画脚,并非其人有多高的能力与水平,而是某些下级官员希望通过秘书,与当地主政领导拉上关系。于是,“先搞定领导秘书”便成了一些人跑官要官、图谋私利的拿手好戏。早已伏法的“河北第一秘”李真,当年在省里单位呼风唤雨,大搞腐败,让不少行政级别比他高的人望而生畏,其实就是一些人“巴结领导秘书”所演绎的一场闹剧。
巴结领导秘书的套路很多,从对秘书亲友委以重任,到送钱送物送美女,可谓五花八门。在一些人看来,只要到了与某大秘书称兄道弟的地步,就基本上可以和相关领导“礼尚往来”了。
“巴结领导秘书”由来已久。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固然与权力人物对身边工作人员管教不严,或自己屁股不干净有关,但我以为,关键在于相关制度的设计存在某些漏洞。比如,组织部门对秘书的工作缺乏有效监管与考量,以致他们拉大旗做虎皮,“见官大一级”;绝大部分秘书在领导的亲自“培养”下仕途通畅,以致有的刚进机关,便大有舍我其谁的优越感,等等。看来,从力刹“巴结领导秘书”之风入手,很可能是预防腐败的另一个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