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结领导秘书现象值得警惕

(2007-12-31 18:28:30)
标签:

杂谈

 

  ■徐林林

  日前,吉林省高院对上海市宝山区原区长秦裕腐败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原判,判处秦裕无期徒刑。从秦裕当选宝山区区长到落马,仅仅隔了一个月,“一个月区长”的背后,折射出了这位曾经的“上海第一秘”荒诞的带“病”提拔之路。(12月29日《新民晚报》)

  “秦裕的问题,其本质是‘

一把手’缺乏监督的问题!”上海市一位退休干部说。“一把手”没有监督,他的秘书自然也就没有监督,而成了一些人巴结的对象。

  诚如斯言。现实中,有的领导秘书不过三十来岁,之所以能够在政府部门指手画脚,并非其人有多高的能力与水平,而是某些下级官员希望通过秘书,与当地主政领导拉上关系。于是,“先搞定领导秘书”便成了一些人跑官要官、图谋私利的拿手好戏。早已伏法的“河北第一秘”李真,当年在省里单位呼风唤雨,大搞腐败,让不少行政级别比他高的人望而生畏,其实就是一些人“巴结领导秘书”所演绎的一场闹剧。

  巴结领导秘书的套路很多,从对秘书亲友委以重任,到送钱送物送美女,可谓五花八门。在一些人看来,只要到了与某大秘书称兄道弟的地步,就基本上可以和相关领导“礼尚往来”了。

  “巴结领导秘书”由来已久。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固然与权力人物对身边工作人员管教不严,或自己屁股不干净有关,但我以为,关键在于相关制度的设计存在某些漏洞。比如,组织部门对秘书的工作缺乏有效监管与考量,以致他们拉大旗做虎皮,“见官大一级”;绝大部分秘书在领导的亲自“培养”下仕途通畅,以致有的刚进机关,便大有舍我其谁的优越感,等等。看来,从力刹“巴结领导秘书”之风入手,很可能是预防腐败的另一个切入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