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京市人事局近日公开表示:对于京籍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北京各县区人事部门将逐个推荐就业,并鼓励本区县用人单位积极接收本地区生源毕业生。(12月28日《京华时报》)
优先安排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就业,这种土政策一直饱受批评。对本地生源毕业生的“优先安排”、“逐个推荐”
北京作为首都,如此做法尤其显得荒诞。一国公民能否获得北京的就业机会应该取决于能力而不是一纸户籍———
退一步说,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本地就业状况,却仍然隐含着第二个不公———
第三,这其实也隐含着对北京本地用人单位的不公。从北京一些单位的招聘广告可以明显看出,许多单位更愿意招收外地毕业生。究其因,大概一是因为“北漂”中不乏才识俱佳者,二是这些人知道在北京安居不易,工作比较卖力。有鉴于此,人事部门“鼓励”用人单位积极接收本地区生源毕业生,既是对用人单位自主选择权的侵犯,也有可能损害其利益。
显然,人事部门对就业市场进行如此干涉,难称是对市场经济的尊重。进一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力市场政府部门最需要做的,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条条框框,取消形形色色的各种所谓“指标”限制,努力消除包括就业市场在内的种种不公平竞争,从而真正给经济发展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而看北京市人事部门的拟定做法,却似有“南辕北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