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同鸭讲”将过早瓦解医改土壤

(2007-12-28 15:45:45)
标签:

杂谈

  ■毕诗成

  卫生部部长陈竺12月26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受到举国关注。报告中,陈竺指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多项重点工作,内文提到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此将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12月27日《华商报》)

  或许期待得太久了,虽然没有人说这个报告就是大家期盼

中的新医改方案,虽然几天前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还强调 “医改方案将在明年出台”,但仍然无法阻止媒体与公众超乎寻常的热情:大家多将报告当作新医改方案来解读,除了传统媒体大篇幅的报道,各大网站都作了相关链接,放在重要位置接受数万网民的浏览、跟帖。但认真观察各方反应,不能不心生忧虑:我们正在走向“歪路”,一条或许真正的医改方案还没出台,公众信心就被瓦解的“歪路”。

  陈部长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包括“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多项内容。应该说,每一项都很重要,都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果能够做好,必将“功德无量”。但问题在于,这些“绝对正确”的理念虽然很适合向人大报告工作,却非常不利于媒体传播、公众参与。正因为如此,多数媒体(尤其是网络)都放大了报告中“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这句话,甚至直接做成标题——— 显然,这句话最好理解,也最能唤起“共鸣”。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半天时间不到,各大网站跟帖、论坛里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担忧、抱怨甚至谩骂的声音不绝于耳。

  厚道地讲,要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就在所难免,这个提法并没有错。问题是大家听不进去,尤其是在医院强化公益性、药价能否真降下来等方面存在狐疑的情况下,在全年“涨”字统帅三军的大背景下。

  或许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所谓“揭开面纱”的新“医改报告”,除了强调了绝对正确、却已经说了多个回合的一些理念,比如政府要多投入、医院要强化公益等之外,还没有展示出足以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新东西”,尤其没有展示出如何克服药费居高不下、医院“公私通体”(公立医院也搞自负盈亏)、医院与患者权利失衡等这些长期疾患的“新招”来,这让很多公众难免要想:前前后后那么久,上上下下所谓 “九套方案”,难道最后就只有“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这么点智慧吗?

  即便是存在误解,即便是有些浮躁,但这样的舆论环境,显然不利于大家对于新医改的信心。甚至会造成一个更可笑的结果——— 真的方案还没出来,往卫生部门扔过去的“板砖”已经足够拉上几卡车。

  当然,不能说媒体就完全没有责任,定要在宏观的报告中提出如此微观的“看点”,更有的不对这个“提价”表述做足够的背景介绍与分析,不能说“居心不良、唯恐天下不乱”,起码也缺了点责任意识。医疗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基于此前医改工作的失误,举国上下都对这套新方案充满了期待,这本身便需要各个方面的谨慎与智慧———如果因为不必要的口水瓦解了各方信心,未免令人悲哀。

  诚然,医疗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但公众关注的往往是最直接的,当公众“误解”的危险苗头已经出现,可能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卫生部门要尽早让公众看到能够超越过去老路的“新东西”,从大脉络、大框架上展示新医改的魅力,唤起公众认同的同时,吸纳民间更多的智慧,以避免重新走上“精英方案”面子好看、里子难搞的老路上去。

  如果一边是卫生部门过于自信地单纯强调 “宏大叙述”,一边是白丁小民过于放大“蛛丝马迹”里的“负面因子”,那么结果只能有一个:在鸡同鸭讲、各说各话的分歧中,为真正新医改方案的登场制造了最糟糕的土壤。一旦如此,全国人将遭殃,没有人能得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