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马九器
人事局、监察局等远赴千里去北京抽题、武警监考、摄像机现场拍摄、试后立刻赶往北京权威机构阅卷、监察局监督公布成绩———
见惯了太多的考场作弊,连古代杀头掉脑袋的科举考场上不也是弊案不断嘛;耳闻目睹了太多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的事件,有多少人才的竞争其实是“关系和金钱的竞争”啊!所以,如此近乎“武装戒备到牙齿”的考试,必然会让金钱、关系、后门望洋兴叹,凸显公平公正,民众的心比明灯还亮,自然是双手赞成——— 其他地区的民众看了一定很羡慕,可能还有更多的人会期望将这种公正推而广之,在很多诚信滑落、公信低落的地方,不只是考试的公正,在很多领域,都会有这样的呼唤:人才竞争的过程与结果,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因为这是人改变命运实现自由流动的重要途径。不过这样的想法可能有些一厢情愿。一是人的思维百花齐放,兴趣倾向各有所好,定边的萝卜好吃但不一定合其他地方的胃口;二是这次考试要“武装戒备到牙齿”,那么下一次考试,其他部门领域的考试呢?如果为了实现人才选拔的公正而一定要不惜代价,笔者看,首先一个结果恐怕是各地的监察编制要膨胀,否则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的各类重要人才选拔。以如此昂贵的成本去维持公正,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大得几乎对当前的诚信和公权监督水平忧心忡忡! 笔者前阵读了点明史,知道明朝设置的各种监督力量多如牛毛,锦衣卫、东西内厂、矿监税监不说,光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巡抚就一抓一把,而且还有惨无人道的各类酷刑伺候,可清明何在、公正何在呢?或许这点史料的提醒不太贴切,但多少也能说明些问题,那就是如果监督力量设置不科学,有时过高的成本不一定能解决“公正”的问题,即使能解决一时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话说回来,定边县不惜代价维持公正打造公信,这种创新很容易在作弊、黑色交易频频的现实背景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受人追捧,可实话实说,他们的这种做法也只有个案意义、短暂价值,如果社会诚信没有普遍提升、公权使用没有严格受限、民众监督没有落到实处,靠付出大量公权成本维持的“公正”,恐怕也是行而不远,至少无法推而广之。 武警监考、监察局监督等等,根本上还是保障公正的简单技术手段,而考试、人才选拔要实现公正,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背后那些有用人权、话语权的公权者。如何把权力的运作完全摊在阳光下,如何充分发挥既有的纪检监察等反腐力量,拓展舆论、群众等监督方式,这才是保障公正一劳永逸的途径。 所以,对定边县的这种“公正”,可以适当给些掌声,毕竟保证了一次公正,但要高唱赞歌还为时过早,除非对公正起决定作用的公权已经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