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 日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央企利润增长有一部分价格增长的因素,但主要是从加强管理和提高技术上抠出来的。就公众关心的收入问题,他表示目前央企负责人最高的是118万元(税前),今后企业负责人的收入将适时公布。(12月18日《法制日报》) 央企注定会成为公众 从对等原则看,老总的收入跟老总的收入之间才有可比性,公众不会“执着”到拿自己的收入与央企老总收入较真的地步,而只会跟央企雇员的收入比较。因此,公布央企老总收入的结果必然是,进一步勾起公众与央企雇员“晒工资”的热情来,央企雇员的高工资、高福利已经是“有口皆碑”的事实,而且这种“双高”在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收入比较中更加刺眼。一再成为公众争论话题的核心是央企雇员收入的“双高”问题,国资委与其曝老总的收入,不如晒晒央企雇员的收入,从如何拉低央企的人工成本上下手,安抚一下牢骚满腹的舆论。
读者会注意到我上面专门用了 此等反讽已经不是一句“要用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优秀员工为国企工作”能说明问题了。本月8日在北京出席“2007(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除了提到央企利润有望突破1万亿外,着重提到了央企面临的四大问题,其中两个问题分别是“缺少好的团队”、“没有一流职工队伍”。为什么央企付出人均12万的人工成本却没有打造出一流的职工队伍呢?反过来还可以再问一句,为什么非一流的职工队伍,却享受着人均最高的待遇呢?而且人均12万的成本依然在增长中,还不包括其他未列入人工成本的事实上的福利待遇!事实上,公众想看到的也不仅仅是将传说版的央企雇员高薪拿出来正经八百地晒晒,而是国资委到底会采取什么措施扭转这种事态的加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