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2007-11-15 15:10:16)
标签:

时事评论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http://hsb.huash.com   2007年11月15日 05:43:28     进入论坛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马九器

  上过幼儿园的男女老少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学唱儿歌,尤其是那个“一分钱”的歌曲,走在街上,还不时能从小朋友的嘴里飘出。不过这年头连一毛钱都很难捡到,更别说快成文物的“一分钱”了,但那种“捡到东西要交给警察叔叔”的意识,却是深入人心——面对刚过一岁的儿子,我已经开始每天唱

“一分钱”的歌曲对他耳濡目染,尽管我把“一分钱”改成了“一块钱”,但拿“捡钱交公”(没有警察时就交给父母)进行道德教育,这个意义不容小觑。

  喜欢不喜欢篮球的,都知道姚明。据说这个两米多的“巨人”在很多美国人眼里成为“Chinese”新的代表,代替了“嗨嗨哈哈”的银幕硬汉李小龙。有人说他幽默,有人说他帅气,有人说他宽容,有人说他谦逊,有人说他很男人,有人说他很绅士,总之和当年林语堂笔下的那个“处世圆滑、消极避世、因循守旧、耽于声色”的“中国人”相比,大有“翻身农奴把歌唱”之慨。正因为如此,那个大个子很讨国人喜欢,有人还说“一个姚明比得上一百个外交官”,对于这样的人才,外交部可以考虑在他退役后特招聘用。

  看来,一首歌可以塑造一个人的道德基础,一个人可以颠覆一个民族的形象,这就是标志性符号对静止环境的革命性力量。

  所以,当听说陕西文化符号评选揭晓,很想知道那里面有没有类似“一分钱”和“姚明”般的力量。“兵马俑、大雁塔、黄帝陵、西安城墙、革命圣地延安、秦腔、碑林、秦岭、半坡遗址、羊肉泡馍”——说实话,看了这个符号榜,我的第一反应是推荐“申遗”,第二反应是推荐“申吉(尼斯)”,第三反应是从宋朝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想到“三秦文化一国史”,第四反应是自卑——怎么风头几乎都让古人抢完了?

  谈到历史文化,英国法国也算和咱能打拼几个回合。有权威媒体说,英国的文化符号既有老掉牙的英语、威斯敏斯特宫,也有现代得晃眼的哈利波特、贝克汉姆,法国有老得耳背的法语、卢浮宫,也有时尚得醉人的欧莱雅、香奈儿……文化符号未必都是“宏大叙事”、“庄严肃穆”的东西,很多流行的、商业的东西可能更能深入人心更有深远的影响。

  就像一块土地既可以种茄子辣椒马铃薯,也可以建学校修机场搞房地产,一成不变地总是干一件事,那就有点“尽往一只羊身上拔羊毛”的味道了。文化符号和“富不过三代”一样,不去开垦处女地,迟早得和美洲的玛雅人一样,真的成为“古董”了。

  还好,在“十大入围文化符号”里,看到了高新区、飞机城、农科城的影子,尤其是“佟掌柜”,就像英国人看到“哈利波特”、美国人看到“猫王”,让人感到儿歌“一分钱”的激动——儿歌让我在渴求夸奖中养成拾金不昧的习惯,“佟掌柜”让千万观众在对她的关注中颠覆了黄土地一成不变的古董味。

  她虽然有时也会有些“小心眼”,但那是一个热心肠、敢爱敢恨爽朗的“老陕”形象。虽然只是一个“剧中人”,却被相当多的读者所认同。热情大方、乖巧伶俐、俏丽活泼、风情万种的佟湘玉,甚至被人当成择偶标准,再次印证了即便是一个人,即便是一个虚拟的形象,也很有可能成为传播一种文化、塑造一方形象的有效载体。

  上大学时,来自陇上的我戏谑舍友:我们那儿所有人上学都骑骆驼挎马刀,吃生肉、睡帐篷。不料东边南边来的舍友不屑一顾:俺们早知道,唐诗宋词里不都写了嘛!乖乖,你看,要没有些现代的、时尚的文化符号,这不误人子弟嘛! (相关报道见B4、B5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