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基础研究须强化 |
http://hsb.huash.com |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
■ 杨让宁 不可否认,这是一场“一只老虎”引发的狂欢节,但公众被引入照片本身真伪的争论,这本身就是个误区。周正龙冒死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甫一网上披露,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声叫好者有之,同时质疑声也不在少数,包括以植物学分析为基础断定照片有假的专家,他们“较真”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围 这场争论背后最该厘清的东西,笔者以为,我们应当追问:近年来,关于华南虎的基础研究现状到底怎么样?曾有文章对现阶段我国华南虎保护的现状分析时指出,对华南虎专项研究的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投入较少,对华南虎的现状和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不够深入,从事华南虎研究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一支稳定的专项研究队伍……这些在本次华南虎事件中同样得到了印证,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是一大硬伤。 专家们还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为公众提供判断蓝本,以至于在华南虎照片出现争议时,竟然出现大面积集体推测,从而产生了各种信息“斗殴”,造成公众判断紊乱,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华南虎是否存在当然不可能因为谁的人头值钱而突然现身。 植物学专家傅教授说他之所以公开自己的质疑,并敢拿脑袋担保,是为了证明中国的专家“不是吃干饭的”,或许其认为学术界存在“吃干饭”的陋习。专家的本职工作是科学研究,而老农的本职是他的一亩三分地。可悲的是,老虎是农民发现,专家成为质疑者,这场真伪之争,靠的是脑袋担保,而不是事实依据和第一手的材料,但最终的判断必须基于科学理念与科技手段来求解。爱因斯坦说过:“证明我错了,不用那么多决心,证据就够了”。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需要继续把保护动物的理念深入到公众的心中。我们还应该反思在进行濒危动物保护中,应当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需要科学考察和理性求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