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
把“相信法律”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
| http://hsb.huash.com |
|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7000 定制,3元/月! |
| |
|
■ 毕诗成 1997年,因反映家庭暴力,河南开封市第二职业中专校医江帆被鉴定为“偏执性精神病”。7年后,江帆历尽周折才见到这份改变自己命运的司法鉴定书。令她惊讶的是,把她这个正常人鉴定为“精神病人”的竟是当地4名精神病专家,而给她进行精神病鉴定的最初起因是开封市有关领导的指示,并载入开封市 为了“维护形象”,领导的一个批示,马上演变出一场把正常人鉴定成“偏执性精神病”的行动;受害者一次次求助法院,情况却变得更加糟糕……相关学校领导、政府官员、鉴定专家、法官,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竟然能够合力导演如此一出大戏,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拿起法律的武器”——— 美国纽约大学萨利梅丽教授在《诉讼的话语》一书中曾提出过忠告:要防止弱势者产生偏见,认为利用法律、寻求权力帮助是一件最冒险的事情,那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坦率地讲,在当前中国,这种告诫显得尤其紧迫。
公民为什么会四处告状?一定程度上正是要寻求公权力对于个体权利的救助———
正如鲍曼所说,将每一个人的烦恼纳入到公共领域当中,从制度安排上找到满意出口,这是当今政治获得重生的紧迫任务。如果公权力从自身的狭隘视角出发,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唯上、唯权、唯己利,干出这样那样的荒唐事儿,只会是与政治文明的目标背道而驰——— 十年的屈辱与奔波之后,江帆说:“法院本来是解决纠纷的机构,法院是讲法的地方,政府应当是遵纪守法的模范,责任是保护公民。我不希望连街道小脚老太太都能解决的问题,因为麻木和不负责任而一步步地升级。”诸多“期待”之后,憔悴不堪的江帆说出了一句让人感慨万千的话:“我依然相信法律!” 我们是不是要感谢这个“顽固”的公民?感谢她没有轻易放弃对于公权力的信任?感谢她用一个极端的个案给了我们一次反思的机会?
“当今文明最缺乏的就是自省”——— 我们有一整套的司法体制,多年来也得到公众的信任,否则,江帆不会执著地“依然相信法律”。但是,当这种信任遭遇到越来越多现实风险冲击的时候,当这种风险支出之后仍然可能一无所获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降低风险,来维护一个公民“始终相信法律”的信念。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