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市场豪华风戴上“文化紧箍咒”

(2007-09-28 20:34:04)
标签:

时事评论

  ■马九器

  中秋节过去了,礼尚往来、阖家团圆告一段落,数亿短信交织在神州上空的璀璨虚拟世界也随风而逝,国人又开始从人情世界的精神追求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日子。小日子遇到的第一个“节后综合症”就是“月饼盒难以处理”?一没有便捷的回收渠道,二没有合理的二次开发方式,论实用性它不过是“商店

橱窗里的样品——— 摆设”而已,可能大多月饼盒都不得不踏上奔向垃圾箱、废品站的不归路。另一个“节后综合症”就是面对可能天量的资源浪费,有识之士为给“月饼盒”找一个“发挥余热”的去处而绞尽脑汁,甚至成为很多环保部门、组织和学生每年进行环保实践的必修课。

  “月饼”穿豪华外套算不得什么创新,比起一些酒、保健品、食品的“买椟还珠”式把戏,其兴不过几年,而且在愈演愈烈之时引来紧箍咒——— “月饼包装国家标准”。从月饼之间的距离到包装的材料,从月饼与盒子的比例到“拼饼”对象的限制,用心之细让人想到中国父母对儿女的那种无微不至的精神。但是,月饼的“豪华外套”问题绝不是“万事俱备,只欠立法”那么简单,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富起来后的炫耀性文化和奢侈性消费方兴未艾之际,“月饼豪华包装”依然难以彻底打破“买椟还珠”的悖论。如果做个市场调查,为豪华空月饼盒找不到好“婆家”的人一定大有人在。

  月饼包装只是目前市场“豪华包装”领域的一面镜子而已,买美酒送金银珠宝、买保健品穿绫罗绸缎、买食品送锅碗瓢盆,这类市场现象可谓比比皆是,甚至连街头地摊、黑作坊也深得个中奥妙,纷纷搞些“买椟还珠”的噱头。

  这些奢侈性消费观念或者更深一步说消费文化,是富起来的国家早期遇到的共同问题。美国20世纪初那些暴发户们很少有比尔盖茨、巴菲特甚至卡耐基的财富观和慈善观,而更多追求的是财富带来的尊严、名誉和优越的地位。当一个国家处于全民求富阶段时,还没有多少时间和足够的理性停下脚步去深思背后的隐忧,这也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转型阶段时难以避免的心理冲动,尽管这种消费在有识之士看来是明显的过度消费、寅吃卯粮。这时,无论是时尚还是流行,往往和财富的多寡结下秦晋之好,裹挟着大众不得不跟着一起顺应潮流。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奢侈性浪费以及大众生活领域的准奢侈性消费,都以逻辑归纳的方式证明着这种规律。

  究竟是商家引领了消费者的奢侈消费需求,还是消费者需求刺激了商家的豪华型生产,这和“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近乎天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唯一能做的就是社会的理性力量尽早觉醒壮大起来,多方入手,多管齐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社会文化的心理变迁,给奢侈性消费戴上“文化紧箍咒”。

  这里需要法制文化的及时完善。面对商家的豪华包装,最需要一种全方位的法律予以规范。当前《循环经济法》的制定就是从环境、资源等入手解决“市场豪华风”现象的釜底抽薪之路。

  需要一些成熟的商家担当起企业公民的责任,在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后着手回报社会、影响社会,从自身做起,将环保、节约等意识贯穿企业行为始终,并在标杆作用下影响其他企业,把企业公民文化作为“市场豪华风”的紧箍咒。

  政府、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组织也有意识地对财富中国背后的消费文化予以积极干预和引导,一步步消解“市场豪华风”的心理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