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派艺术不能忘记之顾正秋

(2009-04-25 13:02:46)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家
程派艺术不能忘记之顾正秋并向坤旦吴继兰学戏,1939年改名顾小秋

 锁麟囊

8年生于江苏南京,本名丁祚华、原名丁兰葆 

 锁麟囊   技艺技艺精湛、博采众长的京剧名家顾正秋先生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并向坤旦吴继兰学戏,1939年改名顾小秋本名丁祚华原名丁兰葆。自幼丧父,上小学时随干妈顾剑秋去看戏,并向坤旦吴继兰学戏,1939年改名顾小秋,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上海戏剧学校,是第一届正字科,她是入学考第一名的新生也是第一名毕业生。她嗓音清脆洪亮,入校学《金玉奴》、《刺汤》等,除学京剧青衣外还向郑传鉴、朱传茗学昆曲,她的老师有关鸿宾、王燮元(鼓师)、赵大刚(琴师)、吴富琴(程派青衣)、黄桂秋(自成一派的青衣男演员)、魏莲芳(梅派青衣)、张君秋、赵桐珊(芙蓉草)等。学的戏码众多,如向芙蓉草赵桐珊学了《樊江关》,向魏莲芳学了《霸王别姬》,向张君秋学《汉明妃》,向黄桂秋了学《春秋配》、《双官诰》、《朱痕记》、《祭江》等。1940年首次公演改名顾正秋。与张正芳合作演出全部《儿女英雄传》、《白蛇传》、《得意缘》、《棋盘山》、《樊江关》、《红楼梦》等戏。

。自幼丧父,上小学时随干妈顾剑秋去看戏,

 

。自幼丧父,上小学时随干妈顾剑秋去看戏,1941年顾正秋与关正明合演全本《王宝钏》并由民莘影片公司拍成电影。1942年夏宋德珠到上海演出,顾正秋学了《战金山》、《金山寺》、《杨排风》、《扈家庄》等戏。她又向吴富琴学了《棋盘山》等等众多程派经典剧目。而且能演众多四大名旦剧目,如《生死恨》、《宇宙锋》、《贵妃醉酒》、《昭君出塞》、《梅玉配》、《锁麟囊》、《钗头凤》、等。她因有跷功也演《翠屏山》、《乌龙院》、《拾玉镯》等花旦戏。

 

。自幼丧父,上小学时随干妈顾剑秋去看戏,

8年生于江苏南京,本名丁祚华、原名丁兰葆1944年拜梅兰芳为师得梅悉心指点。1946年离开戏校后除与谭富英、马连良同台演出外,和她同演还有纪玉良、李宗义、胡少安、周正荣、程正泰等。经常演出对儿戏有《御碑亭》、《四郎探母》、《宝莲灯》、《红鬃烈马》等。她领衔组班在江南演出。

8年生于江苏南京,本名丁祚华、原名丁兰葆 

。自幼丧父,上小学时随干妈顾剑秋去看戏,程派艺术不能忘记之顾正秋 并向坤旦吴继兰学戏,1939年改名顾小秋程派艺术不能忘记之顾正秋

并向坤旦吴继兰学戏,1939年改名顾小秋

                                      王宝钏                                                              青霜劍        

精湛、博采众长的京剧名家顾正秋先生192 

1948年11月应台湾省邀请,率剧团赴台演出,在台北市延平北路永乐戏院一演就是四年半,赶上大陆解放就留在了台湾。这些年间演出传统戏外,还排演了《董小宛》、《香妃恨》、《银屏公主》等新戏。和她同合演出的有胡少安、张正芳、李金堂、于金骅等。顾正秋在台湾曾被誉为“台湾梅兰芳”。

。自幼丧父,上小学时随干妈顾剑秋去看戏,

 

 锁麟囊   技艺顾正秋1953年结婚,剧团解散后即息影剧坛。但她在京剧界「青衣祭酒」的领先地位,数十年无人可取代。不只被视为梅派传人,更兼容四大名旦之长,发展出独特风格的「顾唱」。 25岁时顾正秋下嫁前台湾省政府财政厅长任显群,轰动当时政坛与与艺坛;而后夫婿蒙冤系狱,她依旧志不改、情不移,之后顾正秋与任显群携手开垦金山农场的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自幼丧父,上小学时随干妈顾剑秋去看戏, 

1978年赴美,间或回台演出,并向弟子传艺。1980年代,应台湾华视邀请复出拍了十部京剧电视录影:《汉明妃》、《玉堂春》、《朱痕记》、《锁麟囊》、《白蛇传》、《文姬归汉》、《四郎探母》、《韩玉娘》、《王宝钏》、《汾河湾》。

。自幼丧父,上小学时随干妈顾剑秋去看戏,

 

 锁麟囊   技艺程派艺术不能忘记之顾正秋 8年生于江苏南京,本名祚华、原名丁兰葆程派艺术不能忘记之顾正秋

 锁麟囊   技艺

         锁麟囊                                                                     文姬归汉 

 锁麟囊   技艺 

1990年代灌录一套《顾唱:顾正秋曲艺精华》唱腔音乐专辑,请李宝春(在中国文化大学教书的前北京中国京剧院演员)、哈元章(富连成科班出身的丑行演员)等合演,林鑫涛(北京中国京剧院作曲员、琴师,曾任职上海京剧院)和金国贤(上海京剧院作曲员、琴师)担任音乐指导和京剧胡琴(京胡),侯佑宗的学生刘大鹏打鼓,包括《坐宫》、《祭塔》、《苏三起解》、《锁麟囊》、《贺后骂殿》、《王昭君》6部戏,得到台湾省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奖助。

并向坤旦吴继兰学戏,1939年改名顾小秋

 

8年生于江苏南京,本名丁祚华、原名丁兰葆顾正秋于1987年获台湾省文艺奖「特别贡献奖」;1989年她与张君秋在美国接受了美国美华艺术学会和纽约林肯中心授予的「终身艺术成就奖」。1997年顾正秋出版回忆录「休恋逝水─顾正秋回忆录」。2003年她得到第7届台湾省文艺奖。

 

8年生于江苏南京,本名丁祚华、原名丁兰葆

顾正秋先生之所所以是大家,是因为她在吸取各派的精华,为自己所用,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美学。顾正秋是梅兰芳的入室弟子,又师承吴富琴学程砚秋派艺术。而她与程派的渊源可以追述到上个世纪40年代,她开始向程派青衣名家吴富琴学《碧玉簪》、《锁麟囊》、《玉狮坠》、《青霜劍》等不少的程派戏。顾天赋好,绝顶聪明,一点就透,上台也活,很会做戏。1948年吴富琴带她到程派名票朱文熊家拜访程砚秋,当时程下榻朱家。程大师非常喜欢顾正秋,对她很是一番鼓励。同年顾正秋组班去安徽演出,由于师徒之谊,吴先生还随她唱了一个时期。后来顾正秋率领剧团到台湾,留在了那里,但是程派艺术在那里没有寂寞。从顾正秋上演的丰富的程派戏码来看,也正因为有顾正秋、高华、章遏云这些对程派表演艺术造诣很深的人,在海峡彼岸继承发扬着程派艺术,她对程腔梅唱的理解,是很有特点的。

 

精湛、博采众长的京剧名家顾正秋先生192

 程派艺术不能忘记之顾正秋 

精湛、博采众长的京剧名家顾正秋先生192

 

精湛、博采众长的京剧名家顾正秋先生1921984年6月10-11日,顾正秋在台湾义演了《锁麟囊》与《凤还巢》。《锁麟囊》本为翁偶虹1930年为程砚秋所作,是经典程派戏码。根据顾正秋回忆录《休恋逝水》记载,顾正秋当年就读于上海剧校时,是由程砚秋的好友吴琴富教导《锁麟囊》,顾正秋本身也很喜欢《锁麟囊》。然而顾正秋之后并没有拜程砚秋为师,而是向梅兰芳学戏。因此顾正秋演出的《锁麟囊》扮相雍容,「程腔梅唱」,如行云流水,独树一格,与现今大陆演员演的《锁麟囊》中幽婉的唱腔有很大的不同。

8年生于江苏南京,本名丁祚华、原名丁兰葆 

除了将梅派风格融入程派戏码之外,顾正秋来台演出后遭遇不少人生巨变(与母亲分隔两岸、丈夫任显群被捕入狱),演出《锁麟囊》时想必又是一番点滴在心头。她自己在她的回忆录《休恋逝水》中写道:那段以泪洗面的日子,我很少出门,活在回忆之中:回忆显群,也回忆我所受的戏剧训练与戏剧人物。回想最多的则是《锁麟囊》的薛湘灵,她本是一个富家千金,结婚之后却因一场洪水家破人散,自己竟流落到她昔日帮助过的照守贞家中为奴......人世无常,莫此为甚。我初演这出程派名剧时只有十六岁,很难体会薛湘灵的沧桑。经历过显群被捕入狱的剧变后,我对世事幻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锁麟囊   技艺

 

并向坤旦吴继兰学戏,1939年改名顾小秋1953年退休迄今,顾正秋应邀义演二十多次,唱过剧目也有二十多出,只有《锁麟囊》唱了八次。每次唱这出戏,真是「渗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在此献上顾正秋当年演出春秋亭和玉堂春,供大家观赏,以纪念这位艺术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