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2009-02-04 20:51:08)
标签:
文化 |
摘
在工业化的产品生产模式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然而,科技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资源–人–环境”三者关系变成现代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绿色设计正好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需求,它通过对材料的再次利用,进行废弃材料再造,给予废弃材料以新生命,达到极少破坏环境和减少资源的浪费。本文提出了产品在“原材料—生成产品—使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当产品从“使用”到“回收”后变成了废弃材料时,并非像人们习惯感觉那样它没有价值了,而是可以变成再生材料发挥它自身的价值。并探索将废弃材料再生利用于家具设计中,通过再生材料与纺织面料的结合,充分利用它们本身固有的性质,用自己的亲身设计实践论证“再生材料可以运用到家具设计行业中”。这样使得废弃物变得有价值。不仅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且减少资源的开发,改变人的生活环境,从而引导人们改变对废弃材料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废弃物体;再生材料;家具;
导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诸如:空气和水污染,地球变暖,臭氧减少,土地退化,固体废物堆积如山,资源枯竭和物种灭亡等,70年代后,环境和资源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各国相继制定了许多适合本国实际的环保政策,80年代以后,全世界兴起了“绿色消费”的热潮,人们在购买物品时,不仅关心产品的功能、寿命、款式和价格,而且更加关心产品的环保性能,宁可多花钱也要买绿色产品。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自然资源尤其是非再生性资源的滥用与破坏,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既满足产品的基本性能要求,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在设计中更加关心“人”的自身问题,体现出“以人为本”思想。当我们设计产品时,尽量考虑现实生活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现象,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进而做出人性化设计的产品。本文通过自己身边真实的现象引起思考,从发现、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里,层层深入探索生活中的再生资源,运用生活中的再生材料应用于家具上,尽力地发挥材料的魅力,开创一个新的“绿色环保”概念。
第一章
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产品几乎不需要关心和注意的产品世界中——一个抛弃产品的世界构成产品的物体和形象还没有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微弱的印象便消失了”
由此可知,随着工业化发展走向成熟,产品除了本身的“生老病死”之外,更多是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加速了产品的更新与换代,由此造成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最为人知的莫过于电子、数码、汽车等产品,它们在市场的更新率是不断加快。
新产品代替旧产品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改变的规律。正因如此,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导致社会资源不断开发利用,产品更新换旧短暂的生命周期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然而,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我们得到越多,失去也越多,这是一个社会进步恒定的规律。当社会发展到供过于求或是产品过快淘汰时,剩余的便成为废弃品,过多废弃品剩余将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据预测,如果我们毫无节制的污染环境,将来我们会生存在一个“垃圾”的世界中,更可笑是我们将会出门便可看见一座垃圾大山。因此,我们应该减少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破坏。
人称“世界工厂”的中国,有着很多工业化遗留下的产物——固体废弃物,它将是破坏我们生态环境的凶手之一。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急剧上升,一般来说,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垃圾量为1-2公斤,其多数成分是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筑情况等有关。
(图1-1)数据表明:由于城市是高度人口集中,大量工业基地。随着时间不断向
前推进,我国城市固体回收量不断增多,含金属量最为明显。
既然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固体废弃物,那它们是如何处理,能否可循环利用?
一、
所谓“再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对某些废物品加工,使恢复原来所具有的功能,成为新产品。”
何为“材料”,《迈尔新百科全书》的定义是:“自原料中取得的,为生产半成品、工作、部件和成品的初始物料,如金属、石块、皮革、塑料、纸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
再生材料是指制造过程的副产品,或从具有回收价值的报废产品中拆解下来废碎料。这些再生材料如废塑料、金属废碎料及废纸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无害材料。再生材料可以细分为:报废物品或二手产品(包括旧PET瓶、旧车、旧家用电器);报废产品中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加工制造过程的下脚料及副产品。根据废弃物所处状态,前两种统称为消费后的废弃物,而第三种称为副产品类废弃物。
一、
一件产品在被使用之后,是否就成为所谓的“垃圾”?就必须看它还有没有再利用的价值。“垃圾”的出现和“脏”的概念非常类似,“垃圾”并非完全失去了功用而成为无用之物,而是因为它离开了原先所存在的场合、舞台而被暂时性的抛弃。这些离开舞台的木偶在另一个舞台上完全可以焕发出新的光彩。这种空间环境的转换被称为“轮回”,即“重新使用”的意思,也就是将本来已脱离产品消费轨道的零部件返回到适合的结构中,让其继续发挥作用(图1-3),这一原则可称为“再利用原则”,这个过程可称为“生命周期末端系
图1-3
重新使用
“有破铜、烂铁、废报纸拿来卖!”,十几年前,这一声吆喝总能打破街道、小巷、院落的平静,直到今天在生活中也频频听到。这种民间回收系统承担着废弃材料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老旧(从物质状态上或者情感状态上来看)家用品流入二手市场的重要途径。二手市场不仅延长了部分商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增加了产品服务时间的方式。
另一种再利用方式叫“还魂”,即是再循环的意思,就是构成产品或零部件的材料经过回收后的再加工,得以新生,形成新的材料资源而重复使用。如(图1-4),这几张图片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使得它们变成新产品—“坐具”,其利用废弃物材料本身的固有特性,再通过人的构思加工,使其形态发生变化形成新的产品,从而继续发挥着废弃材料的再使用价值。
这些废弃材料再利用方法,充分利用了资源再生,使得再生材料得而再生。
四、再生材料对人的影响
在人的脑海里,废弃物总是像一个陌生的身份浮现,总感觉那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而漠不关心地随意抛弃,而没有想到它因我们而生,寄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产物,它不是我们陌生的“朋友”,而当我们面临环境污染严重后,才知道“朋友”对我们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和它有密切不可分的联系,就像是自己和影子,我们永远不会分离。
人对产品的消费行为总是从购买到使用再到丢弃这样的过程,谁也不大注意到产品丢弃后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如果人注意到这点,变废物为宝,合理再利用废弃材料,那将会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减少生活中的所谓“垃圾”,那就不会出现“出门就可看见一座垃圾大山”的现象。
如今,由于地球温室效应逐年增加,南极和北极的冰都开始融化,海平面每年都在上涨。从地球仪转一圈便对陆地一目了然,你会惊讶发现我们生活的空间是那么的渺小,而我们开发的资源就毫无节制地利用,虽然带来社会发展,但是我们也浪费了很多资源。每年自然资源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也不断增大,如果我们不合理利用,那将会失去整个地球。
第二章
一、材料与家具的匹配关系
家具设计包含了功能设计与形式设计两种形式。材料不仅是功能设计并且还是形式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因为材料不仅保证了能维持产品功能的形态,而且材料成为直接被家具使用者所视及与触及的唯一对象。因此在家具设计中,材料不仅要与功能设计并且还要与形式设计取得良好匹配。如(图2-1)得知,材料的性能分为三个层次:其核心部分是材料的固有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加工性能等;中间层次是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受的材料性能,它主要是部分物理性能,如硬软、重轻、冷暖等;其外层是材料性能中直接赋予视觉的表面性能,如肌理、色彩、光泽等。产品
功能所要求的是与核心部分的材料固有性能相匹配。而在家具形式设计中除了材料的形态之外,还必须考虑材料与使用者的触觉、视觉相匹配。一般触觉要求的是与中间层次的性能感觉相匹配,而视觉上要求与材料的表面感觉相匹配
二、家具对材料要求
材料是家具构成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家具设计的前提和保证。材料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材料可以划分为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两大部分(图2-2)
材料的触觉质感是人们通过手和皮肤触及材料表面特征,是人们感知和体验材料的主要感受,它由生理和心理构成,生理构成人的皮肤与外界物体接触时,物体通过神经线传达到人脑里所反映出的一种感觉,比如说,当人用手触摸家具时,人自然会感觉到家具的软硬、粗糙、光滑、弹性等。心理构成是材料表面特性对触觉的刺激来分析触觉质感为舒适和厌憎触觉,如人们对精加工的金属表面、高级的皮革所产生的光洁、细腻,让人易于接受,有良好的官能快感,而锈蚀的金属器件、粗糙的木头所产生的乱、粗的感觉,会让人造成反感甚至厌恶,从而影响人的审美心理。
图2-2 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的特征
材料的视觉质感是靠眼睛的视觉来感知材料表面特征,是材料被视觉感受后经大脑综合处理产生的一种对材料表面特征的感觉和印象,它由生理、物理和间接性构成,生理构成:当人的眼睛(视觉器官)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产生不同的情感意识,物理构成:材料对视觉器官的刺激,因其表面特性的不同而决定了视觉感受的差异,如家具表面的色彩、肌理、光泽、透明等都会令人产生不同的视觉质感,从而形成家具的自然感、华丽感、朴素感、粗犷感、光洁感、透明感;间接性构成:是相对人的触觉而言,由于人类长期触觉经验的积淀,大部分感受已转化为视觉的间接感受。对于已经熟悉的材料,即可根据以往的触觉经验通过视觉印象判断该材料的材质,从而形成材料的视觉质感。由于视觉质感相对于触觉质感的间接性、经验性、知觉性和遥测性,也就具有相对的不真实性。
二、家具对再生材料的三要素
家具对材料的要求是从两大方面进行考虑,从而更好地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然而,家具对再生材料又有什么要求呢?除了满足家具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外,更多考虑再生材料本身几个特性的要求。
1.再生材料的卫生性
曾在《瑞丽家居装饰》杂志里有一片文章,某女士为新装修房子感到烦恼,居然在自己新装修的房子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搬进新装修的房子,一切东西是那么新,心情应该很愉快,但却如此烦恼。原来是新房子刚装修,里面的家具出现了问题,家具、化纤地毯、泡沫塑料等材料散发出大量的甲醛,才导致人昏倒。
因此,在合理利用再生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再生材料的卫生性。可以通过清扫、水洗、高温度等方式进行废物的清理或消毒,使人们内心的担心、疑惑得到降低或破解,从而大胆尝试再生材料做成的产品。
2.再生材料的时尚性
在物体经过使用后“丢弃—回收—利用”的过程中,物体本身无论是功能和美观方面都不如从前,它变成了我们常说的“二手”或是“废弃”材料。特别在审美上更是给人一种破旧感,要把这丑鸭变成白天鹅,那是不容易的事情。变没价值为有价值,变朴素为时尚,那需要一番的装饰才能达到目的。
“装饰”一词在中国《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是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和专指装饰品,日本《设计词典》中对装饰一词其中一个解释为:赋予美的行为,不仅仅表现为外表的装饰,也包括“无装饰”的美,即包括那些所谓的功能美。[2]
曾在19世纪末期,英国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影响到欧美各国,促使欧美产生了另一个新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莫里斯为真实的生活组织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即手工艺艺术运动,其宗旨是反对“为生产而生产”和“为艺术而艺术”的社会倾向,主张以艺术装饰设计和手工艺术的方式设计出实用与审美结合的产品。(如图2-3)
在进行废物品再利用时,怎样利用更新的装饰手法表现出时尚感呢?我们可以根据废弃物的结构、色彩、图形等方面进行装饰,甚至还可以附加
其他材料的结合等进行产品的新一轮视觉效果,达到一种视觉美观实用产品。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装饰而装饰”,刻意给予产品不必要的繁琐装饰,应该符合现代人以“少就是美,少就是多,简就是华”生活标准的“简约主义”。
3.再生材料的舒适性
人对家具的最基本需求是坐感舒适,所以家具要求材料除了能解决力学上问题外,还注意材料对人的舒适性。对再生材料来说,更要求材料带给人的舒适感。
(如图2-4)金属是一种坚固的物体。它既没有温度,也没有绚丽的色彩,但它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金属比大部分固体材料都要坚硬,如果使用它来做成椅子,那么必须经过一番打磨才能符合人体的需求。不然,当人坐上去时,人坐不到二十分钟就会感觉到屁
图2-4
材料舒适感分析
在表中,给人直观感受到舒适度最好是纺织面料,它是一种软材料,容易变形,也容易加工。如人身上穿得衣服,它除了有保温的功能外,更多是它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功能。这种材料本身就比较柔软,手感舒服,它有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构成的成分,所以常应用于家纺或服装面料中,不仅满足人生理上的需求,更给人心理上的抚慰。
从上面得知,纺织面料是具有良好舒适度的材料。而金属是具有较差舒适度的材料,但是纺织面料本身的性质具有柔软性,没有牢固性,容易变形。如果运用到家具方面时,必须考虑到家具的稳固性。所以,可以运用两种材料本身的性质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刚软结合,将可以创造出既牢固又舒适的家具.
第三章
在“自然—家具—人”之间的关系里,家具作为一种媒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生作用,家具的材料需要从自然界获取,家具生产过程、使用过程、报废过程等都与自然发生关系,
家具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必然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
方式、生活行为发生关系,人
既然家具是作为一种物质存在我们生活中,对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家具也影响到生态环境。出于对环境保护,也是现代人们提倡绿色生活,绿色家居,喝望着使用绿色产品。作为设计师,也承担起绿色产品设计的使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丝清雅空气,带来环境一片绿洲。
通过上面对废弃材料变成再生材料的分析,知道生活中有这么多再生材料可利用,它开通了另一条可循环的道路,(如图3-1)从“回收”到“再生材料”直接变成“材料加工”,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生态环境的平行,生活的优化,发展可持续性的目的。
二、家具设计方案
经以上构思,展开了我设计方案步伐,探索一条对坐具全新诠释理念思想的道路。
1.
通过网络查找到的废弃物文章和图片,为我创作积累了理论依据和方案的灵感源泉。在收集过程中,有关资料显示现代人类消费生活正面临着“过渡消费”与“被迫消费不足”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不是为了需要而消费,而是为了表现有钱和面子,以表现荣誉、价值、地位而消费;另一方面,占世界人口总数60%的贫困人口,他们还在以过分开发环境和资源作为谋生手段,取得生存的资料,进而导致环境破坏。产生这两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人对物质生活的欲望,生活中大量产品更新换旧过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显得短暂,出现了大量废弃物品。
2.用户的调查。
在网络上出现废物品再利用的产品并不多,而运用在家具上更是小之极少。难道这类产品不能在生活中使用吗?
出于对真实的肯定,我做了一次人群调查(如图3-2)。在发出收回的100多份调查问卷看出,当我们提及到将利用废弃物做一些环保家具时,不少人的答案是感兴趣。如果真的做出这类产品,很多人都能接受的,但也有不少人怀疑这类产品不能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矛盾的心理让他们发问“这样的家具能用在我们生活中吗?”他们不会那么轻易相信不太成熟的产品,觉得这类产品只能作为一种概念性而存在。再通过拜访一
使用这类的产品,如果市场有这类产品是会购买。虽然现在不能得到广泛的人肯定,但是这毕竟能有一部分人的需求,所以,我们先把这里人群定位为张扬个性、时尚,追求不一样物质需求白领人群。
3.市场和废弃回收站的调查。
在市场上,以商业利润为目标的商场,确实几乎看不到这类产品的出现,那是否就表明这类的产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人们就不需要呢?我想是否定的,常言说“现在不代表未来,谁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必须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现在的不出现是因为人们还没有看到这类的产品的重要性,一旦遇到资源紧缺或是找不到再后剩下的原料时,就会感受到它们存在的重要意义。(图3-3)
出于对真实性的放映,也对下一步材料的收集,本人亲自几次到废物回收站作调查,(如图3-4)寻求适合再利用的再生材料,每到一个地方,总感觉收获
不少,真正明白自己的眼界是那么渺少,惊讶地发现有很多材料可以做成座具,
4.理想方案的提出。
通过长时间对废弃物调查分析,人们的意识中,废弃物是一种不卫生的物体,显然在一般人是比较难接受的,必须注意到再生材料的三要素。从而解决人的对废弃物利用在家具方面的疑惑。在寻找废弃物与家具匹配关系时,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不是所有废弃物体都可以变成再生材料运用在家具设计中,根据需求选择适应材料进行再造。因此,我采用了金属材料和纺织面料两种材料互相结合来做出家具。
于是我们寻求着这两种材料,终于让我们发现了车零件和皮革是一种很好的结合材料,以车零件为设计元素,结合皮革,把“坐具—车零件—皮革”三者之间连贯关系。坐具在基本满足人“坐”的需求,那汽车零件必须不改变其基本形体下需要达到这个前提条件,在这个限制条件下,找到符合的零件,皮革是补充“车零件”的不足,或是把零件发挥到极致,两者之间巧妙形成共体,发挥着各自性质,使坐具给人新一面。
如(图3-5)所示,这两
张坐具都是利用自行的车零件
进行设计,通过对自行车的座位产生了我对家具中“坐”的启示,于是我利用了自行车的座架、轮框、脚架进行结构拼接,构成创意坐具。而(图3-6)所示,这张坐是利用汽车轮胎和皮革结合而成的,无论是造型、舒适度、人体工程学等都非常符合人的需求,是一款既实用又时尚的坐具。
三、再生材料在家具中应用
通过以上层层的剖析,从生活中获得废弃物品,再经过合理的处理,变废物为宝,形成再生材料。在方案提出后,不仅对人们心中的疑惑解开,而且让他们认识到废弃物也可以再利用于生活中,成为人生活中的好伙伴。在思想上,更明显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我们一直追求的“绿色设计产品”,原来就在自己
身边,不许经过什么科学的技术,也
图3-7
再生材料在家具中应用
一个产品的形成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设计,它考虑的更多是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分为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我们设计的正要改变现状下的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态度,思维上的观念。 另一方面是产品的生产销售,产品从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回收过程里,作为经销者,更注重是销售带来的利益,而消费者更多是考虑实用与价格问题 ,其产品使用后的怎样处理是许多人没有去考虑的问题,人只是往前看,如果没有负面影响到,他们从不往后面看看自己带来的一切负面放映。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就掉弃,变成了“垃圾”,而我是在丢掉垃圾中寻求它还有价值物体,变废弃物为再生材料,进行再利用,变成有价值物体,再发挥它的作用,人不但要往前看,但同时,也需要往后面看看自己过来的痕迹,反思自己以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