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声音是咒、好的声音是心咒(蒋扬西绕·文)

(2014-12-18 01:02:03)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4e94803djw1end61rffgqj20hs0ddt9r.jpg

声音是咒、好的声音是心咒

——与《利器之轮》持诵者宏亮老师结缘记

阎曼德迦

我至诚地礼敬您:

唯有您的力量才能抵抗死神的挑战。

有些因缘,在一生的串习和旅途中,因为其特殊的加持,在你困顿无措需要帮助的时候,它会拔苦救难,显现因缘隐藏的发心和力量,帮助你寻找到心灵深处的止归与庇护,展现诸佛菩萨对众生无尽的慈悲与爱。而这些因缘,非常平常,即使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我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声音的小故事。

1999年农历四月初六晚,由大恩法师组织青年佛学社及居士团体在成都某剧场举办佛诞晚会彩排预演。记得第一个节目是由宏亮、贾亮以及两位女生共同朗诵藏传佛教法护尊者的《利器之轮》,他们朗诵的是前三段:

孔雀毒草叶中昂首阔步,

无视于邻近美丽的乐草园。

孔雀并不喜爱乐草园,

他们却因吃毒草而茁壮。

勇敢的菩萨身处红尘俗世中,

也是如此行道。

尽管世俗之乐赏心悦目,

勇敢的菩萨却不为所动,

而在苦难业中成就。

我们一生追逐享乐,

一想到苦就恐怕战栗;

正因我们懦弱,

所以悲苦不断。

勇敢的菩萨欣然接受苦难,

从勇气中获得恒真的快乐。

对一个初学者,至今尚无法确认第一次听到《利器之轮》对我是怎样的一个冲击和什么样的缘起。但那朗诵《利器之轮》无所畏惧、激情向上、充满活力亮丽的声音,把我带进了一个个修行画面片段,难以忘怀!15年了,那昂首阔步、独步无视周遭的孔雀,毫不在意地吃着毒草,而菩萨经历着苦难,他们在追求恒真的快乐……,这些片段,好像电影反复在内心深处不经意地浮现出来,成为内心深处神秘庄严的“坛城”,而那吟诵的声音,仿佛时刻流淌在空中,围绕在你身边,激励着你,鼓舞着你!

1999年,是千禧年前的最后一年。那年,流传充斥着各种关于末世的言论、有大量气功登场、还有比佛还高明的“大师”在传法聚众、也有关于特异功能的大论战和表演。而其时,其他各类宗教门派也纷纷登场。也有的开始渐渐归隐,有的开始出山……一时间纷纷扰扰,莫知其乡。在双流刘居士的带领下,我参加了一些佛教居士的活动,同时也有幸参加了那晚佛诞晚会彩排预演。

至今还记得宏亮、贾亮两位老师与两位女主持那铿锵有力、无所谓畏惧朗诵《利器之轮》的声音,心灵收到冲击的感觉至今还在,心中时时涌动着无名的冲动。台上那青春勇敢无畏的男女,他们仿佛是智慧勇士的化身,义无反顾,投身于智慧与无明黑暗的战争;他们浑厚亮丽、充满正义与力量的声音仿佛是狮子吼、也仿佛是手中的利箭与宝剑,振聋发聩,一支支射中了我,刺中了我,直插我内心隐秘的深处…….晕厥、茫然、同时也是向往和无所依赖!那更是颠覆!学佛,哪里只是花前月下、慈眉善目呀!那晚什么时候结束,还有什么节目表演,如今印象模糊了。而 “孔雀、毒草、菩萨、勇士、恒真的快乐”这些语言、声音成了我学佛之初,关于佛法、菩萨和修行的完整印象。

学佛的过程并不总是伴随着鲜花美景,有时是荆棘丛生;也不总是让人舒心适意,有时是十字街头、素丝歧路,不知所往,烦恼不断。当从描述阿弥陀佛那充满各种砗磲、玛瑙和黄金铺路,到处是美妙音声的极乐世界回到现实的娑婆世界的时候,在一次次与自己和他人人性中的阴暗和私欲作斗争的时候,我感受的更多是无力、愤懑、怀疑、委屈、失望和无奈,不时有我们为何生于此的哀叹。更多的时候,则像无头苍蝇嗡嗡不停地流传漂泊于寺庙、山林、门派以及探奇求异,谈玄说妙之中。当所谓的修行,变成了自我鬼鬼祟祟的表演,变成了攫取、占有、炫耀、强迫的时候,怀疑占据了心灵,在放弃还是坚持之间,常常纠结、徘徊、蹉跎。

一入耳根,永通性海,允为道种!在失去希望但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在经历多次的沉沦绝望自甘堕落的时候,总有那佛诞晚会聆听到的《利器之轮》画面场景反复出现,总有那“孔雀毒草叶中昂首阔步,无视于邻近美丽的乐草园……”的吟诵声隐隐地在对我耳语。我知道,那是他们,是勇士、是阎曼德迦在勾召和召唤,是召唤对我和我执以及无明的战争!是它,是利器之轮!在召唤内在的复苏与觉醒,它是咒轮!那无畏的声音也成了我心中永恒的心咒!而他们——持诵心咒的无畏青春男女,也幻化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智慧勇士

阎曼德迦

至诚向您祈请与呼唤

请赐予我智慧复苏与觉醒的力量!

那是一个跟自己以往经历完全不同的嬗变、完全不一样的新世界!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走大路、走小路;走绝路、再赶路……每每都有《利器之轮》的声音从耳旁响起,伴随着我一次次前行。当被讥为另类、傻子、不求上进、不和主流的时候,我想起了“勇士”;当遭受打击、侮辱、曲解、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我想起了“孔雀”;当从自我沉沦、为浪费光阴而羞愧的时候,我选择了“接受”与担当。我不完美,我业力缠身并拌有时时的阴郁,但在《利器之轮》的咒音中,我听到了希望,得到了无尽的抚慰!“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士”,而那“愿自他的妄念成为我们证悟的逆增上缘,就如孔雀因食毒草而茁壮”的发愿,一如一面战斗的旗帜,那咒音一如战斗的号声,一直激励并成为我永不放弃的动力!无所畏惧、自肯承当的菩萨、勇士永远是我们修行的榜样!我们的引路人!

文字是符、声音是咒,好的声音是心咒。距离第一次听到《利器之轮》的咒音已经过去了15年,这过去的15年,宏亮和其他老师持颂《利器之轮》的咒音已在我心中成为了观想的对象。遇见你该遇见的,遇见你想遇见的。道交感应、无心而通。或是因为有感于那无所畏惧、自肯承当的精神感召,我接触到自己的第一个藏传佛教上师昂蔵珠巴仁波切,老上师慈悲给我赐名蒋扬西绕,并告知我学佛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幸与藏传佛教利美运动发源地德格宗萨寺结下深厚缘分,时常向洛热彭措上师请教,上师嘱托三句话:不说谎话、不拿公家的东西,把心带回家。也有幸向维摩精舍传人李自申老师学习请教并沐浴法恩,领略老师一无也无,壁立千仞的禅者风范。同时也因朝拜普陀山,受白光长老的指引,接触到一代大儒、川西夫子刘沅先生所创立的槐轩学派,并忝列门墙。这些老师和大德,他们有的或老婆心切,慈悲一片、或修法不倦、或金刚怒目;有的圆满包容,或清风扑面,或诙谐幽默;有的以儒示人,教人做人之道,复归天理良心。而我们那曾经经历的、现在业缠身的,未来还可能出现的愤懑、苦恼、失望、阴郁,种种一切、一起种种,都将化作春泥护夏荷,化作清流入红尘,化作栽莲火中的福德智慧资粮,成就不坏金刚的方向去也!我,相信!

后有两次,远远地见到了当年持诵《利器之轮》的宏亮先生,他一如那年青春、儒雅、阳光、坚毅,虽无缘相识也无缘再听其音,但却不认为他是陌生人,知道他远在北京。这次,宏亮先生应邀前往青城后山某大和尚升座仪式,后听大恩和尚吩咐,前往双流和为贵主题生活庭院给用中师兄点拨并交流。当晚,有幸坐在先生旁边,心中感慨万千,我何有幸,再有机会聆听那承载利器之轮的好声好音! “言者心之声,根於心,发於口”,闲谈之中,我向宏亮先生谈起了15年那新鲜的往事,向他袒露了15年的心迹。并告知他有幸得到的的修法和学术传承中,似乎一以贯之地来自于当初那那一音、那一念。忽忆起某禅宗大德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的一句话,阵阵暖流莫名涌动,激动的泪水已含在眼里, 15年,或许等待的就是此刻此境,此一回声吧!有朋自远来,不亦乐呼!两个“宏亮”,一副心肠!是也?时耶?还是非也?

分手之迹,怅然若失。然想到《利器之轮》那开篇的孔雀,它昂首阔步,无视于邻近美丽的乐草园。想了想,格老子的,四川不是还有一句俚语——“老孔雀开屏,自作多情”吗?不觉自嘲笑了笑,默默诵读《利器之轮》中的“踩它!踏它!”两遍,于是上前握住先生的手,久久……

蒋扬西绕

2014年12月16日于问心斋

附:

《维摩精舍丛书 都序》中说,“言者心之聲,根於心,發於口,《說文》:“直言曰言。”蓋通彼我,決是非,破立而不可逾之的向矣!”先师李自申老师在带领成都门人研读时说到,这是啥子意思呢?他说,“言”是发自于内心的声音,所要表达的是我们的内心,“言”的根本还是“心”,能形诸于口头而表现为言词,“言为心声”的嘛;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对“言”的解释是“直言曰言”,我们从心直说、如实如理而说的,就是“言”。这就清楚地表明,“心”是体、是根本,发而为用而成“言”! 接着就阐明了“言”的功用:“盖---通彼我,决是非,破立而不可逾之的向矣!”“盖”是个语气词,说话说到这里来了,稍微缓一下口气,文章顺势一转,“通彼我”,“言”能沟通彼我,使双方言语投机,彼此心意相通;“决是非”,对形而下的是非、善恶作出决择和判断。《法华经》上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从根本上讲,这个“决是非”,是决的没有是非的“是非”啊!因为本体上是根本一物也无的呀,本自清净,哪里有是非呢?所以《庄子·齐物论》上就告诉我们:“欲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莫若以明”。那么,这个能“通彼我,决是非”而又不昧“彼我、是非”者,到底是个啥子呢?“破立而不可逾之的向矣!”我们无论是要立真显实、还是要破迷除暗,都不可逾越的这个“的向”呀。这一“的向”,是能“通”能“决”、能“破”能“立”,又不在“通”、“决”、“破”、“立”中呀;你“破”之不减一毫,“立”之不增一分,“静则现毁十方而常寂,动则不立一尘而遍行”哪!这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所以说,不管你咋个“通、决”、咋个“破、立”、咋个毁、赞,都是性起之妙用,都离不开这个“心”,当然就逾越不了这个“的向”。《证道歌》里面说得更清楚:“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没涯岸;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这个“的向”,毁不了也赞不了,因其“体若虚空”,莫得大小、边际,莫得终始,是“无涯岸”哪!所以说是破立、赞毁都动摇不了的,是“不可逾”的!(摘自《维摩精舍丛书研读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