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朗诵可以挽救文学吗?

(2008-02-25 13:40:57)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文随笔
            朗诵可以挽救文学吗?
 
    某日和老友一起很难得的坐进了咖啡馆,无意间他说起了朗颂和文学的关系,他非常推崇自己导师的说法:“朗诵是对文学的一种挽救行为!是对文本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可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语言方式、表达方式。人类需要优美的声音,朗诵本身就是一种优雅的行为——从声音之美引导进入文字之美、重新引入到文字的时代,能否朗读是检验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的标准。”

    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朗诵给予这么高的地位和评价,也是,文字之美的确应该保留被阅读时的那份悦耳。当然,现在很多“写字”的人都很少刻意这么去做,认为大意可以表达就可以了,偶有粗糙或毛边,可视作个性和风格,往往对读者的耳朵没有太多照顾。

    咱们先别往文学的高度说,单是日常工作的应用文就很让人头疼。
    其实,现在很多人写完东西自己都是不愿多看几遍的,更别说读了!最怕的就是很多人习惯了写八股,善于在各个场合应付,生活中我们翻阅的杂志、打开的网页、收到的邮件,还有被出版社快速集结成书的那些出版物......这样的应付应该是海量的吧,哪里还有什么悦目的文字可以呈现呢?
 
    其实,文字的底线——至少应该可以让人通顺的阅读。可,就连这个最低标准也往往很难实现。

    演播室拿到一些稿子,往往是被很多人修改过的,可是,好些人改完了以后,很少会有习惯自己再通读一遍。其实,只要你多读几遍就不难发现,被你删改之后很多地方语义已不连贯,甚至病句丛生。还有很多人在网上一番大粘贴之后,自己再修修补补,也不爱再读读成品,结果,这样的文字就会被人结结巴巴的不知道怎么下嘴去念。意思能连贯就不错了,那里还能追求什么音律的美妙啊。

    还有一些晚会稿,总是追求华丽宏大,弄得像开什么大会似的,不少口号类的顺口溜、打油诗都是千篇一律。再有一些解说词,引经据典不说,关键是专挑一堆生僻的词,连篇累牍的来说事,像供机构研究的专业论文......

    生活中天天打照面的很多文字,已经习惯性的缺失了很多优雅——朗朗上口的文字已经不多见了。其实,思想性、艺术性、意境和风格,一定是由可以诵读的文字来表现的,是可以在赏心悦目的诵读中让人感受到的。阅读、朗诵应该是一种非常享受的过程。用心完成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不是为了要朗诵才要求流畅优美,我们的文字本来就应该保留我们语言的生动、保留我们对美的领悟和流露。
 
    文学不管在这个经济主宰一切的时代里走向何方,但,优美的文字一定是非常适合朗读的,就像儿时听过童话、就像后来的小说连播和评书故事.....文学的精彩一定源于它通晓流畅的语言,适合笔者倾述的方式,必定更适合阅读者的倾听。汉字的精妙更大程度上在于它的音律,事实上,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我们心灵的声音从来不曾止息。自古人们评说好文章的标准就是耐得“百回读”,只是,现在很多作者只剩下了快速扫描的眼睛,蒙蔽上了自己的心灵和耳朵,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当然就失去了很多色彩和魅力。如何发现?只要你读上一读就会发现。
 
    让我们试着拿起文字后去多读读,也让我们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都循着自己内心的声音和节奏,让每一串文字不一定精致但一定上口悦耳,就像山那头传来的歌、就像奔流中的河、就像炊烟袅袅中的几声吆喝.....文字的声音敏锐而又丰富,它可以唤醒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消失了的感动和温暖,伴随那些低回、清脆、苍凉、激越的音调,便开始了我们的在文字的声音里的沉醉与回味——声的韵味让文字的智慧意境悠远、活色生香。我们都承认:所有试图写出可以朗读的文字的行为、和愿意去朗读文字的行为都是一种美好和优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