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城的明朝往事——朱棣定鼎北京城

(2007-10-19 13:02:13)
标签:

人文/历史

传奇中国

北京的明朝往事

分类: 传奇中国
 旧朝故都沦为前线阵地当年风光不再  边塞藩王一举定鼎天下北京重现辉煌
北京城的明朝往事——朱棣定鼎北京城

                                                    编导:邓莹

 

   公元1368年,和尚出身的朱元璋经过16年的打拼,终于定鼎天下,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建元洪武。朱元璋最终把都城定在了南京,而曾经风光无限,繁盛一时的元大都,也就是北京一下子从首都变成了一个地方行政中心,地位的落差和战火的侵袭让这个马可波罗笔下的辉煌都市风光不再。

   

   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这一年的闰五月十日,一向肃穆的南京皇城内,传来了阵阵不详的钟声。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病榻上结束了自己大起大落的人生。继承朱元璋皇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历史上称建文帝。

 

   建文帝刚刚登基一个月,就突然逮捕了他的叔叔——在开封当藩王的周王朱肃。朱元璋在位时,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去当藩王,用这种方式来确保大明江山的稳固。可建文帝觉得叔叔们不是他的铜墙铁壁,而是他皇位的心腹大患。周王的被捕让整个朝野为之震惊,人们似乎意识到,这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果然,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有四名藩王先后获罪。一时间,藩王人人自危,大家都在猜测,下一个会是谁?可就在此时,北平却突然传出了燕王生病的消息。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刚刚受封那年,他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可建文帝登基这一年,他已经是一个久经战场磨砺的中年王爷。

 

  北平是元代的首都,可到了明代,却成了王朝的边缘,是抗击元朝残余势力的前沿阵地。燕王朱棣在这里经历的不是曾经有过的繁荣,而是边境线上随处可见的金戈铁马。可是,这位在战场上横刀立马、出生入死的王爷怎么突然就病了呢?

  燕王得了什么病?说出来让人吓了一跳,疯病。那段时间,燕王经常会跑到北平的闹市里大喊大叫,等到吃饭的时候,他还会闯入老百姓的家里,抢别人的饭吃,吃完了还直乐。更夸张的是,这位堂堂的藩王甚至会露宿街头,一睡就是一整天。从这些症状看来,燕王朱棣病得还真不轻。
 
就在燕王生病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一名在燕王府任职的官员向建文帝报告了一个秘密:朱棣没有疯,还在为起兵积极做准备。

  

  燕王府在元朝皇宫的旧址上兴建,殿院广阔深邃。庄严肃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从王府外墙经过的人们常常可以听到里面成群的家禽鸣叫之声,让人觉得这不像一个森严的府邸,而是一个大型的家禽养殖场。燕王府的这些蹊跷与一个叫姚广孝的人有关,他也就是让朱棣最后下定起兵决心的那个人。

  

  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不足为信。但姚广孝确实跟随朱棣回了北平,成了庆寿寺的住持。当建文帝大肆向藩王动手之后,姚广孝开始在朱棣面前晓以利害,积极动员他起兵。姚广孝他本身作为僧人,他并不是贪图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但是他是有抱负的,他的抱负恰恰就是袁珙点出来的,他想要成为辅佐帝业成功的一个人,于是他就成为了燕王朱棣的第一谋士,劝他成就帝业。

 

    建文元年七月,人们再也见不到那个疯疯癫癫的燕王了。燕王打出了“诛奸臣,清君侧”的旗号,披上战袍,向建文帝亮出了明晃晃的屠刀。 四年后,身披铁甲、手执长矛的燕军将士闯入了都城南京。而此时,皇宫中浓烟四起,大火弥漫,建文帝朱允炆在这场大火中不知所终。

  

  朱棣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北平,回到首都南京。刚刚登基不久,朱棣便下令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几个月后的一天,在朝堂上,朱棣又提出让北京享受国都礼治的建议。

 

   永乐七年,朱棣将北京昌平以北二十多里外的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开始修建陵墓。也就在这一年,明成祖朱棣北巡,当上皇帝以后的朱棣第一次回到了自己的龙兴之地北京。种种迹象表明,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北巡。朱棣下诏在北京设置行在六部、都察院等机构,一套完整的政府体系在北京建立。此后,朱棣多次北巡,长驻北京,天下的奏启也都送往这里,北京成了大明朝实际上的政治中心,迁都似乎已经是势在必行。

  

  永乐初年,让新皇帝朱棣烦心的事一桩接着一桩。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他几乎没有停止过对建文一朝旧臣的杀戮,南京城的朝廷里充斥着血腥。但更让他担心的是,元朝的残余势力时不时就到大明的国土上来骚扰一通,北方边境苦不堪言。朱棣二十一岁时离开南京,正式前往北平封地,在那里度过了近二十年的光阴。而现在,远在南京的朱棣对北部边境的军事形势显然有些鞭长莫及。

  永乐十四年,朱棣召集文武群臣,正式宣布了他的迁都计划。

 

  当永乐皇帝下令要营建北京城的时候,居然没有人敢揽这活儿,最后,明初著名的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站了出来。可偏偏这刘伯温和姚广孝谁也不服谁,于是,这两人到了北京以后,就约定各人想各人的办法,十天以后每人拿出一个北京城的设计方案来。

 

   十天以后,两位军师见了面,背靠着背的画下了各自的北京城设计方案。可是,等画好了一看,两人画的居然一模一样。都是八臂哪吒城。什么叫八臂哪吒城呢?正南边的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东面城门的朝阳门、东直门,西面城门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的八条手臂;北面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城里四方形的皇城就是哪咤的五脏。

   这种说法实际上仅仅是个传说。刘伯温早在朱元璋在位期间就已经去世了,而姚广孝和北京城的营建实际上也没什么关系。永乐年间的北京城建设是在徐达建设北京城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和扩建。

 

   当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北京城,便开始了对北京城的大规模改造。为了防御北边的元朝残余势力,徐达新建了北边的城墙,并加固了其它各面城墙。今天,当我们开车行驶在北二环路上,经过积水潭时,会感觉到一个明显的倾斜度。这个斜角便是当年徐达改造北京城留下的。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特点,向来是方方正正的,为什么徐达会在北京城留下这样一个斜角呢?

 

  徐达不仅改建了北京的城墙,还在北边的新城墙那儿开了两个门,把北门的名字由原来的安贞门和健德门改称了安定门和德胜门。同时,又把东门的崇仁门改成了东直门,西边的和义门改称了西直门,这些城门的名字一直保存到了现在。可是,徐达当时毕竟是按照地方行政中心的规制来改造北京城的。明成祖决定按照都城的规模扩建北京。

 

  不久,数以百万计的民夫开始聚集到北京,各种珍贵的木材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当时的北京俨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最早北京人熟悉的景山,只是一片平地。修建紫禁城时,在城墙外新挖了护城河,可挖出来的土却无处可堆,于是,就在紫禁城的后面堆成了一座山,这才有了今天的景山。

 

   永乐十八年,北京城的营建工程基本完工,以内城、皇城和宫城三层格局的新北京呈现在了永乐皇帝的面前。宫城居中,与皇城和都城层层相汇。一条8公里长的中轴线贯穿南北,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展开。此后几百年,北京城都沿用了这样的格局,直到今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