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水平一教材解读(1)
(2012-11-05 22:56:50)
标签:
教育课程标准评语评定低年级学生 |
分类: 读书笔记 |
一、小学一~二年级体育教材的编选依据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本工具。《课程标准》指出,编写体育教材,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全面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课程性质和价值,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构建富有特色的教材体系。 小学一~二年级实验教材的各项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那种按大纲规定的教材体系编写各年级具体教材的方法,特别是改变了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时数框架的方法,形成了新的教材体系。其主要依据是: (一)依据《课程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编写了各项教材,体现了每项教材与目标的对应性;也没有规定课时比重,体现了教材使用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二)依据编写教材的四项原则(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编写了教材内容。 (三)依据编写教材的五项基本要求编写了各项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一~二年级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定 《课程标准》对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做了重大改革,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突破了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倾向;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强化了评价的诊断(初始性)、发展(成长过程)和激励功能。体现了区别对待,注重学生发展与进步幅度,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评价思想。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这里指学期、学年成绩)的评定,是依据课程标准有关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本学段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识能力等因素,采用学生的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等综合评定的方法进行的。每学年按上下两学期各评定一次。下面将有关工作和设想思路做简要说明。 (一)评定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出了“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而现在编写的一~二年级教师用书提出了“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认识与知识”“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五个方面的内容。但无论是四个方面或五个方面,都体现了本阶段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评价要求。 (二)评定的标准 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主要采用相对评价方法进行。如:对相同项目的体能成绩的测试和对动作方法、技能掌握程度的测定等,都结合学生个人的基础和提高幅度,进行纵向比较和评定。以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评定的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评语制。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采用不同的形式。 1.学生的评语 学生自评和组内评语的内容是一样的,即按照评价表中设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用画“√”的方法逐项认定。所用的“好”“一般”“还应努力”是定性式的评语,只采用了三个等级形式。各地区、学校可以自行设定这部分的评价内容和评语形式。这里没有“不及格”之说,采用了“还应努力”的提法,体现了激励的指导思想。 2.教师的评语。 教师的评语要以如下方面的内容和表现的程度为主要参考依据。 (1)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的结果 (2)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测试成绩 测试的项目,应为该学期或学年所学内容,一般应由教师确定,也应允许学生自行确定;体能项目的测试,每学期确定1~2项,同一项内容每学期应至少测两次,以便于纵向成绩的比较。技能项目的测定一般应1~2项内容,其评价标准也可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采用等级评价或“好”“一般”“还应努力”等评语形式给予评定。 (3)课堂观察记录 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和“情意表现”(学习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尊重等)三项内容。这些内容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做重点记录。但是每堂课都做记录是不现实的,可以采用“抓两头”的办法进行“抽样式”的观察记录。即只把在某节课中表现最佳或明显消极、有不良影响的学生情况,用符号、等级、短语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评定学生成绩时参考使用。各地区学校老师还可自行创造和设计评价内容和方法。 (4)学生身高、体重测量表 这是一份存放在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手册》内的简单的“体检档案”的材料。一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记录检测时间、测量结果和评定等级。教师做评语时,只看是否把应填写的栏目填好填对,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内容依据。二年级时,则要求学生对上述栏内各项内容独立记录和做等级评定,并以此作为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但学生身高、体重的发展情况不作为评价内容。 综合以上四项内容的学习情况,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写出具有针对性强的评语。评语形式没有严格规定,可采用“很好”“好”“较好”等评语,或针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或突出表现。进步幅度等写出激励性评语或期望性寄语等。评语力求简练、概括和富有情感,不求面面俱到。 三、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和做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积极创新,充分反映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基本运动作为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体质偏弱,缺乏刻苦耐劳的精神,集体观念淡薄的现状,锐意教学改革,积极做好学生的评价,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