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锡-琅琅少儿国学
无锡-琅琅少儿国学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70
  • 关注人气:1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琅琅育儿智慧】——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

(2015-07-06 16:39:34)
标签:

杂谈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蓝色字“琅琅少儿国学”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分享到朋友圈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小孩子拿杯子装水时、把牛奶倒进空杯时,我总是忍不住要提醒他:“不要打翻了!”大人老觉得“不提醒孩子,他很容易把东西打翻”,真的是这样吗?我千叮咛万嘱咐,不断耳提面命的结果,孩子仍然把水打翻了。


这是为什么呢?一般人都会想像自己听到的话,我们不妨实验一下:“请不要想像柠檬。就是黄黄的、酸酸的,含在口中就忍不住分泌大量唾液的柠檬。绝对不可以想像喔!”


明白了吧?即使叮咛你“不要想像柠檬”,你的脑中还是会不由自主浮现柠檬的影像、口中自然分泌唾液。如果我什么都没说,想必你连柠檬的“柠”字也不会想到。


同样道理,爸妈说的“不要打翻”,反而会勾起小孩“打翻东西的想像”。原本只是想提醒孩子,却事与愿违地让他联想到“可能会打翻”。孩子脑海中,会浮现打翻牛奶的情境,以及妈妈爆跳如雷、勃然大怒的神情。


你看吧!人们常说“心想事成”。你对孩子说的话,他们都会依照预言实现想像。孩子本来都没想过“打翻饮料”、“可能会打翻”这些事,经爸妈提醒后,反而会很在意。


这些提醒其实形成了负面暗示。“可能会打翻”的联想,引导想像走向事实。我一再耳提面命的叮咛,完全徒劳无功。其他类似的状况如下:


“不可以大声吵闹”

“不要跑!”

“不要靠近!”


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孩子吵闹、暴冲奔跑、靠近危险场所的画面?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逆转这种状况呢?


假设你现在放好杯子,倒满饮料打算端起来喝。由于表面张力,看到几乎要溢出杯缘的饮料,你不禁喃喃自语:“啊~好幸福!”


杯里的饮料只要稍微倾斜,就会洒出来。这时候如果有人在旁提醒,你希望他怎么说呢?是不是像下面这种状况?


“警告”太难理解,“直接鼓励”教养效果更好

当你把斟满饮料的杯子小心翼翼拿到嘴边,有人在一旁柔声提醒“轻轻地”,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认为对方“真体贴”?是不是会因为轻声细语的提醒,小心地端起杯子?


相反的,如果对方大喊:“不要打翻了!”你可能会吓得手忙脚乱打翻杯子。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对孩子说“轻轻地”,天真无邪的孩子就会照你所说的,慢慢、小心地倒水。把“轻轻地”这句话彻底传达给孩子,比“不要打翻”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它会成为“轻轻地就能做到”的正面暗示。


“不要……”是绕远路的思考方式。


“保持安静”代替“不要吵闹”。

“慢慢走”代替“不要跑”。

“离开那里”代替“不要靠近”。

“正面暗示”做什么都顺利

“不要打翻”让孩子联想到“会打翻”

告诉孩子“轻轻地”,他就能小心行动

正面、直接地表明要求:“保持安静”、“慢慢走”


只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


以“怎么做”代替“为什么”,这样问,教出创意十足、独立思考的好孩子。

【琅琅免费试听课报名方式】

编辑孩子姓名 年龄 联系方式,发送至手机18068359178 张老师

 

【学校地址】

东林校区: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东林书院来复斋

荣巷校区:无锡市梁清路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太伯书院

【关注我们】

琅琅微信公众平台:langlangwh

琅琅少儿国学QQ群号:305700757

中国娃学中国文化

琅琅少儿国学——做最纯粹的圣贤教育。近6年始终承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立志从事少儿国学教育的专业机构。以精品小班制个性化教学为特色,结合少儿身心特点,静心设计系统化课程,培育“幼而能言、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动静有常”的快乐中国娃。


琅琅少儿国学

国学教育领导品牌

国学文化传播大使

微信公众号:langlangwh

如您觉得文章受用,请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