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测设计选择题2
(2011-10-11 07:44:14)
标签:
横坡曲线纵坡运距坡长教育 |
分类: 学习园地文章列表 |
选择题
1.已知汽车速度为40km/h,横向力系数为0.15,路拱横坡度为3%,超高为6%,则此时的平曲线最小半径R为(
2.T形平面交叉口共有冲突点数目为(
3.纵断面某相邻纵坡分别为i1=+3.3%,
4.已知桩号K1+00挖方断面积为60m2,填方面积为30m2,K1+017挖方断面积为82m2,挖方为0,则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5.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道路纵坡度为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则道路阻力系数Ψ为(
A. Ψ=f+i
6.关于路线转角α及平曲线长度,正确的说法是(
A.当α<2°时,按α=2°计算
B.当α<2°时,按α=7°计算
C.当α≤7°时,按α=7°计算
D.当α≤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以使视觉上不产生急弯的错觉
E.当α≤7°时,对平曲线长度没有特殊的要求
7.关于规范对纵坡及坡长的规定,正确的有(
A.规范中只有最小坡长规定
B.规范中只有最大坡长规定
C.规范中既有最小坡长规定,又有最大坡长规定
D.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1%的纵坡
8.关于缓和曲线,正确的是
A.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
B.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
C.汽车匀加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回旋线
D.汽车匀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回旋线
E.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
9.关于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正确的有(
A.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平曲线
B.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的均衡
C.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D.满足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E.竖曲线的顶、底部可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10.关于平均运距和运量,正确的有( A
A.平均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
B.在工作中为简化计算起见,平均运距可用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计算
C.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免费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
D.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
E.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平均运距计算土石方运量
11.关于沿溪线的高线和低线,正确的有( A
A.低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路线
B.低线是指线形标准低的路线
C.高线是指路基高出设计水位很多,完全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D.高线是指线形标准高的路线
E.低线防护工程较多,而高线挡土墙工程量较大
1.当车速为32km/h时,路拱横坡为2%,超高横坡度为6%,横向力系数μ=0.12,则曲线最小半径为(
D
2、
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已知免费运距为20m,借方单价为16元/m3,远运运费单价为4元/m3·km,则其经济运距为(
C
3、平原区路线选线时(
4.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5.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为(
6.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
A.与车速无关
7.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8.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9.
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30km/h,最大纵坡为8%时,坡长限制为300m,而最大纵被7%时,坡长限制为500m,当路线连续陡坡,假如纵坡为8%,坡长为120m,相邻坡段纵坡为7%时.则坡长不应超过(
10.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11.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12.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13.用于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司机操作反应时间一般取为(
14. 土石方调配时,横向调运复核(
15.
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
A.缓和曲线
16. T形平面交叉口共有冲突点数目为(
17.已知桩号K1+000挖方断面积为60m2填方面积20m2,K1+017挖方断面积为82m2,则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18.设汽车重力为G,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受横向力为Y,则横向力系数μ为(
19.由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查得动力因数为D,则考虑“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λ(又称为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后的动力因数为(
20.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h为150.5m,则直缓(ZH)
点桩号为(
21.在交点JD处设置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为Th,曲线总长为Lh,则校正数D为(
22.设计车速为100km/h的一级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
23.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
24.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采用(
25.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范规定的长度处设置(
26.合成坡度不能过小,是因为(
27.
已知K1+060—K1+080两桩号间挖方为75m3,填方为238m3,则(
28.对于平面线形设计,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n倍为宜,其中n为(
A.2
29.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A.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
30.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超车路段的设置应结合地形考虑,其比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 (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A 专供汽车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A 1000-4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 设计车辆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 B
A 最小
7、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8、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A
A外侧路肩边缘
9、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B
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10、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A 外侧
11、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C
A 超车视距
1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A 停车视距
13、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A 内边轴旋转
14、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A
A 内边轴旋转
15、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C
A 内边轴旋转
16、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A 3%
17、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A 离心力
18、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A 1:1:1
19、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
A 二次抛物线
20、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
21、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 C )行程。
A 3s
2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 B
A 路中线
23、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D
A 1.5%
24、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C
A 路基中线标高
25、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A 路面中线标高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26、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C 行车时间和视距
27、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A切线长
28、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 0%
2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A 加速
30、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A
A 上坡
31、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D
A 汽车动力性能
32、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 B
A 3-6s
33、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34、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B
A 5m
3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A
A 二次抛物线
36、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A 平面
37、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C
A 0.3%
38、( B
A 特殊设计
39、一般路基是指( B
A 填土高度在12m以下的路堤
C 边坡采用1:1.5的路堤。
40、一般路堑是指( C
A 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小于20m的路基
B 一般情况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
41、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 C
A 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
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42、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B
A 20m
4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免费运距
44、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当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45、护坡道的作用是( A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46、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A 1:100
47、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C
A 5 cm
48、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B
A 路基设计标高
49、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A 曲线长
50、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A 曲线长
51、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B
A 自由型路线
52、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
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C
A 自由型路线
53、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B
A 第一曲线半径
例:在十字交叉口中,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A、右转弯车辆 B、左转弯车辆 C、直行车辆
5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A
55、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A
56、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A
57、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A
58、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B———。
A
59、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A————。
A
60、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A
C
61、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B—。
A
62、土石方调配时,
64、路基设计表是
A
C
65、
A
66、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A————。
A
C
67、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驶速度——C———。
A
C
68、越岭线中,———B———越好。
A
C
69、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C————式。
A
70、纸上定线适合于
A
C
71、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
7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
A
73、分道转弯式交叉口需设置
A圆形中心岛
74.一条公路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范围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设计车速之差不宜超过( B )
A.10km/h
75.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 A )
A.小客车
76.在通行能力的几个概念中,数值最大的是( A )
A.基本通行能力
77.设计车速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_______为宜。( C )
A.2V(m)
78.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 A )
A.50m
79.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按照_______的条件确定的。( A )
A.μ=0.035 i=-1.5%(或-2%)
C.μ=0.10 i=6%-8%
80.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 D )
A.极限最小半径
C.转坡角
81.当圆曲线半径R等于600米时,缓和曲线设计长度在_______米时视觉上比较协调。( C )
A.50-200
C.70-600
82.二级以下的改建公路,其设计标高除了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处的标高。( B )
A.分隔带中线
C.路面边缘
83.当满载的汽车处于制动或滑行状态时,计算惯性阻力时的换算系数δ应为( A )
A.δ=1+δ1+δ2ik2
C.δ=1+δ1
84.规划和设计高速公路时,其适应的交通量是指按( A )计算的交通量。
A.小客车
C.混合交通
85.一条车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 A )。
A.基本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86.汽车的动力因数D,可以说明不同车型( B )的大小。
A.有效牵引力
C.车速
87.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 D )为宜。
A.80m
C.320m
88.在确定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时,一般控制横向力系数μ最大不超过( C )。
A.0.035-0.05
C.0.10-0.16
89.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不应小于( C )秒钟的汽车行程长度。
A.3
C.9
90.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R小于( D )时,应设置缓和曲线。
A.极限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91.新建的二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B )处的标高。
A.路面中线
C.路面边缘
92.沿河的路线,应保证路基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对应的计算水位( B )以上。
A.0.3m
C.1.0m
93.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A.65000~90000辆
C.60000~80000辆
94.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时间T来计算的,其中T为(
A.6秒
C.3秒
95.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R-L=A
C.R·L=A2
96.设竖曲线的半径和外距分别为R和E,二者单位均为m,则坡度角ω与R、E的关系为(
A.R=
C.R=4Eω2
97.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A.500~900辆
C.5000~7000辆
98.设汽车的每小时燃料消耗量为Qt(kg/h),车速为V(km/h),则每100km行程的燃料消耗公斤数Qs为(
A.Qs=Qt/(100V)(kg/100km)
C.Qs=100Qt/V(kg/100km)
99.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A.3.5m
C.4m
100.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h为150.5m,则直缓(ZH)点桩号为(
A.K1+350.5
C.K1+450.5
101.新建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A.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中线标高
B.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中线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D.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边缘标高
102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C.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103.关于实地定线中的放真坡,正确的是(
A.真坡是指最大纵坡
B.真坡是指平均纵坡
C.真坡是指定线所放的坡度基本上就是今后纵断面的设计坡度
D.真坡是指最小纵坡
104.数字地面模型简称为(
A.DMT
C.MDT
105.设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G为传到制动轮上的车重力,则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
A.G
C.G/
106.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这种线形称为(
A.S型曲线
C.C型曲线
16.用作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A.5%
C.4%
107.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
A.0.3~0.4
C.0.1~0.15
108.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
A.起点
C.中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