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读书笔记

(2014-08-02 09:54:50)
分类: 读书.生活

《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

作者:肖恩·柯维  笔记:朱诚恳

前言

书本借自“安海图书馆”,对于这类“励志书”三十岁后已经是不看了的,但是因为小朋友的原因,又看里面文字和绘图很棒,就借来和她一起读。对大班的这位小朋友,简单的书会让她自已看,而感觉如果复杂而思维难度大点的,一般我会读给她听。这本书第一节是由我读给她听的,不过后面几节基本是一起读过来的。特别是书本后面设计的问题,她都能很有兴致的回答。

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儿童绘本版,书中提出的7个习惯已被全球数亿人奉为做人处事的“黄金准则”,并被引入中小学生教育,成为美国升学考试内容,政府、企业和军队的培训金典,引导无数人取得职场成功、家庭幸福,被誉为“能改变命运的书”。

对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一生中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此时能够理解7个习惯中传达的人生基本准则,如勇于承担责任、做事有计划、懂得自我管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定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推动。另外7个习惯还可以成为孩子与父母、老师之间的“共同语言”,帮助他们互相理解和沟通。

教育孩子最难的是如何与孩子沟通,本书既是经典的家教书,又是有趣易读的故事书,作者针对孩子的认知特点,以橡树村的小动物为主角讲述故事,适合孩子阅读和理解,并特别邀请著名童书画家配上丰富可爱的插图,图文并茂,让7个习惯轻松走进孩子的内心。

本书作者肖恩·柯维是杨百翰大学英语学士,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担任杨百翰大学美式足球校队的先发四分卫期间,领导球队两次夺得超级杯冠军,并曾被ESPN体育电视台两度选为最有价值球员。现任世界一流生活领导力权威机构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副总,是一位赢得国际声望的领导才能权威和导师。他曾任职于迪洛特塔区顾问公司(Deloitt & Touche Consulting Group)、特密尔克罗投资公司(Tramell Crow Ventures)和迪士尼公司,是广受年轻团体与成人团体欢迎的演讲家。其父史蒂芬·柯维博士入选为全美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全球以32种语言出版,被福布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是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世界一流公司。《青少年最重要的6个决定》是肖恩·柯维继《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后推出的2006年最新力作。《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是全球超级畅销书,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120个国家出版。

习惯一:积极主动,你的生活你做主

记不清有多少次,孩子们对我发牢骚:“爸爸,我们好无聊哦,没什么事可做!”,像他们不开心全是我的错。每到这时,我都会跟他们这样说:“那你们有什么打算?”这样一来,至少有一会儿他们不会再来烦我。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每一天的生活是有趣还是无聊,心情是快乐还是郁闷,都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这就是快乐儿童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通俗一点说,就是你的生活你做主。

议孩子这样做:

 1、下一次,要是你觉得无聊,可以为别人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当收到“感谢”时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                                                  

 2、今天就勇敢地尝试一件你以前不敢做的事,比如去结交一个新朋友,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整理房间。

 3、下次生气时想耍脾气或出口伤人,就咬一下自己的舌头,忍着别表现出来。

 4、要是你做错了事,不等别人要求道歉就先说对不起。

[读后感]以前小朋友不时的就会叫“我好无聊啊”,那意思就是在家玩什么腻了,又拿不准主意找什么更有趣的玩法,但自从看了本书后,她一说这话,我就会说无聊是谁的问题啊,你的还是爸爸的?该怎么办呢?然后让她帮着干点小家务,或出去走走。放假到现在,倒是没听她再说过这类的话了。

不只是小孩子,中学生、成人不也常发这样的叹惜。上学期间忙的黑天昏地,抱怨没有自主的时间,这么难得的暑假,学生读书不甘心,玩到深夜还是叹惜生活过于乏味,人生太过迷惘,他人的心思真是难猜。还有同行报怨一周才上六节课的,这让全世界工作压力最大的中国大众们情何以堪啊!

当下能感到“无聊”是多么难得的“福气”啊,这种时候还不心怀感恩的偷着乐?还抱怨的话没把好日子过快活了是谁的责任呢?怎么把好日子过好,也把常态的日子也过好呢?请看书中下节分解。

习惯二:以终为始,做事有计划。

记得小时候,妈妈总给我们几兄弟讲一个故事:有两个小男孩,一个叫查尔斯,一个叫雷姆斯,他们俩总能想出许多赚钱的点子。等钱挣到手,查尔斯就尽情享乐,转眼把钱挥霍一空。雷姆斯则总是先做计划,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我知道,妈妈是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也就是快乐儿童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这个习惯可以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成为有远见的人。

    建议孩子这样做:

    1、每天晚上睡觉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

    2、拿出纸笔,写下3个你想实现的目标,并把纸条贴在你常常能看得到的地方。

    3、告诉爸爸妈妈你长大后要做什么。

    4、我们每个人都有些事情需要做得更好,比如做功课,睡觉前刷牙,听爸爸妈妈的话。挑一样你最想要改进的事,马上行动吧。

[读后感]以上几点小朋友需要多加行动,尤其是今年马上进入小学一年级,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在生活上,主要是每天作息安排,尤其是在家时间,如中午、下午及晚上,合理安排睡觉、学习、运动、阅读、看电视等时间。从暑假开始要要求她每天刷牙。

在金钱上,每个月给她一定的零用钱由她自已安排,她还没有真正自己去买过什么东西,所以对钱还不是很认识,兴致来的时候也会跟大人们要一点钱,但不是去买东西,而是存在她的存钱罐里。

在学习上要有个家长和孩子自已的目标,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写在纸上,引导孩子一点点地去实现,课内学习、课外作业要养成好习惯。针对以上内容,可以开展很多有趣的活动。

就我个人方面,每学年可以有一个个人生活和工作目标和计划,在暑假等特殊时段也可拟个计划并写出来,谐调平衡个人兴趣和健康、家庭责任尤其是孩子教育、工作发展几个方面。

习惯三:要事第一,先工作后享受。

小孩子一般都情愿花上30分钟哼哼唧唧地抱怨,不想做家务,却总也意识不到,有这30分钟,家务早就做完了。确保要是第一,听起来好像并不难,但是做起来一点都不容易。在这本书提到的所有的习惯中,这是最难坚持的一个。因为一般来说,人们都会拣紧急的事或者容易做的事先做。如果在孩子小时候,我们不告诉他们应该先难后易,不教他们懂得先工作后享受的道理,等他们长大了,或许就太晚了,甚至一辈子都无法养成这个好习惯。请告诉孩子们,不能先把最重要的事做好,而是无端忙碌,结果会有多糟糕。相反,如果早早做好准备,所有的一切又会多么从容。诚如一位智者所说:“做好该做的事,才好做想做的事。”

    建议孩子这样做:

    1、你最重要的事情或者责任是什么?早上按时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餐?下午放学及时做作业?看书?整理房间?做点家务?玩?跟你的爸爸妈妈聊聊这个话题。

    2、明天,在爸爸妈妈没有要你做家务之前,主动把事情做好,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3、下一次,当你有很多作业的时候,先完成最难的部分。

4、想想有什么事情你拖了很久还没有做,比如整理房间,或者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马上行动吧。

[读后感]这一点小朋友有的做得好,如回家会先做好作业、家长要求的学习任务都会很有兴致的完成;有的做得很糟糕,如生活上自已收拾玩具、吃饭、刷牙等有时候做,有时没做,家长叫了会做但不太自觉,一定想办法多锻炼孩子养成先做重要的事的习惯。

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担任班主任工作,会对学生不断的要求目标、计划、要事先行等,自已这两年两在生活和工作习惯上也好转很多,也越来越认同要事先行对个人生活品质、工作效率提高上有很大的好处。

习惯四:双赢思维,每个人都有收获。

记得有一回,我的小女儿阿丽想养只小狗。我妻子却强烈反对。她凶巴巴地跟孩子说:“要么要妈妈,要么要小狗,你自己选吧!”她们俩为这事争论了好几个月。最后,阿丽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在信里,她说,如果妈妈同意她养狗的话,就会努力做好很多事。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妻子居然让步了。阿丽那封信太有说服力了。

的确,当今的社会需要双赢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考虑对方的利益。这是我们能教给孩子情商方面的好习惯。毕竟,生活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大家的事。

    建议孩子这样做:

    1、今天就问一问你身边的大人,什么是双赢思维,然后也试一试。

    2、试着全天保持好心情,不要撒娇,更不要怨天尤人。

    3、下一回,要是你为了能得到更好的玩具,而打算和别人争执时,先想一想:“怎么做能让我们两个都开心?”

4、做一张“愿望对对碰”。首先在纸的中间画一条线。从杂志上剪下代表你愿望的图片,比如一本新书,贴在一边。另一边,剪下一张代表你的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比如整齐的玩具摆放。想一想,怎么能让你和爸爸妈妈的愿望都实现。

[读后感]品性不太好的小孩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单边思维,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全家人疼爱,所有人都为她着想,但她会不会体谅家人?这一点我还没想出什么办法来培养小朋友。每次我们不让她做什么的时候,她就一直委屈地念叨两个字“不好不好不好……”,最后要么是我们逼她放弃,要么是大人扭不过,以后要多让她感悟大人的感受!)

 就我个人而言,在工作关系上,自认为这方面做得极好的,所以能和上级、同事处好关系。但也希望遇到的上级也能有双边、共赢的思维。

习惯五:知己知彼,先倾听再开口。

我和妻子给几个孩子都起了外号。3岁的小女儿阿丽叫“尖嗓门”,因为她常常高声尖叫。每当她觉得什么事不如意或者觉得大人没听懂她的话,就尖声大叫!这是她吸引别人注意的办法。作为成年人,我们也许不会这样大喊大叫。但是,如果我们觉得不被理解的时候,也会用某种方式来表达不满。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被理解的需要。

在学校,老师教我们阅读、写作和演讲。但是没人教我们怎样做个好听众。倾听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光用耳朵听还不够。因为语言的表达在人际交往中还占不到百分之十。而其他交流则通过肢体、语音语调和声音反映出的感情来实现。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教他们学会如何倾听,那么他们将会终身受益。

  建议孩子这样做:

  1、试着一小时时间什么都不说,只是默默观察周围的人,听听他们都说些什么。马上行动吧!

  2、想想你身边的人,你觉得他们中谁是好听众。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小姨?姨夫?老师?好朋友?他们的哪些言行让你觉得他们最懂得倾听?

  3、下次当你的朋友不开心时,看着他的眼睛,观察他的动作。告诉他,你知道他很难过,也很想帮助他。

[读后感] 这一点我们做得不错,因为平时注意孩子自信心和表达力的培养,孩子自信而快乐,整天对着谁都能呱呱呱讲个没完,而且也能倾听他人讲话,所以基本上和谁都处得来,在什么环境里都能快乐学习和生活,希望在小学也能把这种状态延续下去。

   就我个人而言,倾听是我的优点,现在表达好象也不错,但有时要注意表达的对象和场合,今后在工作场合和同事面前,还是少说多听为妙。而在家里,要多听听家人的想法,尤其是小孩子和长辈。

习惯六:统合综效,团结力量大。

通常在我们家吃过晚饭后,每个人都会放下手里的事,一起来收拾碗盘,我们把这15分钟称作“合作一刻钟”。每次我们一起干的时候,很快就能把餐桌收拾干净,快得简直让我惊叹。这就是统合综效,找出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取长补短,团结互助,结果往往会胜过各自为战。海伦·凯勒曾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我们团结起来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建议孩子这样做:

    1、写下你最拿手的3件事,然后再想一个你认识的人,比如兄弟姐妹、朋友,把他最拿手的3件事也写下来。

    2、观察你最喜欢的运动队打一场比赛。注意这些队员之间是如何合作的。

    3、讨论一下,什么样的队员是不懂得合作、表现欠佳的队员;什么样的队员是懂得合作的好队员。

   4、计划一次集体活动,分工合作,看看效果如何?

[读后感]小朋友在这方面,在学校表现应该不错,这得益于老师的教导,在家里,因为老是把她当小孩子,家务方面基本没让她插手,要么就是为了玩,随着她的长大,以后还是要注意她生活能力的培养。不足的是学校团体运动少,很难从这个方面培养她团队精神,但也说明了家庭方面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工作上现在每个单位竞争惨烈,和同事是竞争又是合作关系,合作必不可少,但也要有个人竞争意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只有同事间的合作还是不够的,也要有一些私人的、跨地域的合作关系;在家庭方面,我个人在家务方面要多付出,家人也要好好分工,让大家做事更有效率、家庭更合谐。

习惯七:不断更新,让生活多姿多彩。

有时候,孩子们会乱发脾气,或者兴奋过度,换句话说,好像是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混乱了。我有时候会对他们说:“别耍小孩脾气!”但这并不是个好办法。毕竟他们还是孩子,而孩子就是那样的。相比之下,我妻子就比我聪明多了。她知道,孩子出现那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他们身心疲惫的缘故。他们太累了,太饿了,或者是有太多事过度刺激了他们的神经。这种时候,她就会给孩子们吃个苹果,让他们泡个澡,或者给他们读本书。这样,孩子们就又会变得“正常”。我认为,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如果我们多花些时间,让生活的4个组成部分——身体、感觉、头脑和心灵——时刻保持平衡,生活就会轻松快乐,多姿多彩。我们的生活要劳逸结合,才能身心健康。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因为工作学习紧张,就忘记调剂自己的生活呦!

  建议孩子这样做:

  1、连续两个晚上,早点上床睡觉,起床的时候,你会感觉神清气爽。

  2、连续一个星期,每天坚持读20分钟书。

  3、今天,去找你很久没有在一起的朋友玩吧。

  4、到大自然中去,去你最喜欢的地方,比如绿树成荫的山中,野花盛开的公园,或者潺潺的小溪边,好好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人或事让你最开心。

[读后感]身体-感觉-心灵-头脑的平衡说得太好了,小朋友方面希望她多运动、爱好美术或音乐、广泛阅读、交往优秀的朋友,是平衡她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些方面她做得还不懒。

就我个人而言,则要注意运动习惯、专业精神、良师益友、个人兴趣的处理,有些方面最近有所改善,但有些方面自已就不太注重,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

结语

    本书所提的很多习惯,自已平时在个人生活和工作方面,其实都有注意到,只是通过阅读此书,又重温了这些习惯,也给自已提了个醒,尤其是在子女教育和学生思想工作方面,七个方面简明扼要,又容易实施,而阅读时书写感想,也让自已对书和自已思行有更深体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