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孩子开始上中学、准备上大学,对于即将逝去青春韶华的我们这代人来说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昨晚夜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除了看到那些在大学生活中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爆笑之外,回顾自己走过的青春之路,很多的故事与现实其实不比电影里不狗血。
现在坐在自己宽大、被空调吹的舒适的办公室内我静下心来想想电影所要展现给我们的东西。
外表漂亮以令人惊艳之场景出场的阮莞其行为方式并没有像她的容貌那么出众,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追求者多少用脚趾头都能想象出来,但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她有着的是仅仅是质朴与善良的性格,就像白雪公主般的冰清玉洁,对于青梅竹马的男友犯下的错误她尽管内心痛苦,但是还是敢于担当,算是一个真性情的女子,虽不刚烈。然而人生不是总是那么的美好,她所有的善良并没有换来所谓的幸福,赵世永那个从一开始出场就变现出懦弱与没有承担的男人始终都没有走出自己生活所处的家庭环境的阴影,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秉性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与社会阅历的增加而改变,始终生活于家庭的所能辐射给他的影响之中。
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是阮莞的无悔的追求,并为这样的追求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人,为了最初的梦想与内心的期许而把正在盛开的生命断送。
郑微可以说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角色。无论是她在与陈孝正的首次接触还是她和他之间的欢喜与情感的波折中,注定着她自己情感与人生的路径的坎坷与曲折,无论是真心喜欢陈孝正还是再次偶遇陈静之后的那份惊喜、忐忑还是后来主动打电话约他,并说要陈静娶她,这一切都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情窦初开时的冲动与美好记忆的唤起,至于说最后主动放弃依然是这样一个个性鲜明女子的佐证。
内心高度自卑的陈孝正试图用事业的成功来填平幼年时内心的诸多创伤,虽然未必用不择手段来指责他的种种行为,但是即使他再成功也无法掩盖幼年时植的自卑,心灵的创伤必须用心灵之药才能治愈,其实个性张扬,看似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郑微正是他心灵之药,但是急于试图通过成功或者说物质来掩盖自己内心自卑的他并没有因为他的成功而变得幸福起来,因为没有找对药方。
路径的错误使得他一错再错。而这些错误并不会因为郑微的存在而消解。一个人错误的决定是由他内心做出的,外力即使在一次改变了某次行为,但是最终还是会在上面栽跟头的。此所谓“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很多时间你所追求的未必就是你想要的,但是在没有得到时间你却一直以为那是你想要的,陈孝正以为成功可以抹去他内心的创伤,最终证明物质与地位上的成功并没有使他快乐起来,因为他内心的自卑是心灵上的,必须用精神上的抚慰才能得以实现,而他走了相反的道路。最后注定在物欲得到满足后变得空虚起来。你得到了你才发现那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而没有经历你是不会明白的。
回过头来看看各自行走的路径也会你会说要知如今何必当初。其实这是一种焦虑的表现,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征,纠结过去是对自己的自责,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则是一种担心和焦虑,无论是自责还是焦虑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都是没有进行很好心理疏导的结果。
青葱岁月就是在各种经验匮乏,而师长们的训导因为方式不能被自我意识刚刚萌芽的愣头青们接受,所以不会按照事后反思时间假定的路径去运行,当然过于接受家庭社会经验驯化的青春其实也不值得去留恋,就像阮莞的前男友那样,也许会事业一帆风顺,也许会有着令人艳羡的工作与生活,但是那都是外人眼里的幸福,自己究竟怎样,外人无从知晓。
农村有句话叫“从小看大,三生至老”说的也许有些绝对,其实每个人一出生就绝对了他今后的生活轨迹。那是因为她家庭教养与基因所致的,你要走的路必须得走,试图走捷径的最后遇到的也许是悬崖峭壁。我在一条微博上说:把直线走成曲线能够收获更多的风景。故意把直线走成曲线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胸怀。
青春是一条不可折返的路径,你走过了就过了。不必过于在于以往的任何得失,而未来则是由往过与今天早就了,是什么早已暗自生成,仅仅是你我未知。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谁也未知,所以我们所能抱定的生活态度就是活在当下,活在眼前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阴风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