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缘何变成抢购令
(2010-10-12 09:13:24)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地产 |
限购令缘何变成抢购令
据网络消息,今天又有三个地方对楼市颁布了限购令,这三个地方分别是苏州、福州、海南。
那么为何这么多城市热衷于颁布限购令哪?限购令已出台不是影响房屋的销售吗?很多地方都是土地财政,房屋的销售不旺势必影响到开发商开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这样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岂不是会明显减少哪?
由于从4月24日开始中央政府实施了史上最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所以致使部分城市5-7月的成交量大幅收窄,导致很多开发商采取四不政策来软抵中央的调控:不开盘、不开工、不拿地、不降价。在开发商此策略之下,虽然楼市的成交量急剧下滑,但是就在5、6月份,北京等一线城市租金大涨,加之消费者一直看不到房价下降的迹象,一些憋不住的消费者,在八月就已经出手,再次进入楼市。以万科为代表的,一些一线地产企业八月获得圆满效果,近万科八月销售收入达到将近120亿元。
还在一些人热衷于讨论金九银十是不是会到来时,各地的楼市又是火爆一片,在很多地方再次出现彻夜排队的现象,并且多个城市出现多个日光盘。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9月29日,在人们将要投入到十一黄金周的时刻中央紧急出台了今年的第二轮调控政策。
一些人开始欢呼起来说房价肯定要大跌了。牛刀说要跌去40%,李稻葵说要跌去50%,甚至杭州这样的城市要跌去80%。
紧跟其后,深圳、厦门、上海分别紧急出台了配合新政的地方临时法规,深圳从10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每个家庭仅限购两套住宅,上海和厦门的则是一套。上海没有限定截止日期。
这几个城市一出台这些措施,一些唱衰楼市的人更是如打鸡血,兴奋不已,而以央视为主的唱衰派媒体更是如获至宝,似乎政策一出房价马上就会坐过山车飞流直下似。可是现实总是另一些人失望,并且是大大的失望: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数据,今年十一黄金周,上海新房的成交量为20.7万平方米,为去年同期的2.25倍,10月7日,长假最后一天,上海新房的成交量更是高达8.6万平方米,占据整个黄金周成交量的四成,均价19160元/平方米,环比去年同期大涨33.8%。无论成交量还是成交均价,均为近五年最高点。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6日期间,深圳共成交2313套新房住宅,日均成交386套,而10月1-4日的数据更为壮观,全市新房成交量为1988套,是去年秋交会前4天新房成交量的3.9倍;其中1日和4日,新房的成交量均上了600套,创下今年以来新房成交量的最高纪录。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阳光家缘网站的网签数据显示,国庆假期的10月1-6日广州全市网签1749套,是去年黄金周6天704套总成交量的近2.5倍。
限购令之后,楼市的成交量不但没有在这个黄金周跌下来反而呈现出倍数增长哪?一些人看了迷惑。
其实这很简单,原因无外乎两条:
其一是本来是正常的购房需求,不论这样的需求是刚性需求还是投资性与投机性需求,在合理的市场机制之下,会按照市场的规律一步步的得到满足,但是这种需求在4月24日之后被戛然而止了,原本每年5月份是销售房屋的大好月份,可是当月一些城市出现了同比减少80%的成交量。一直憋到8月,一些精明的购房者看到房价没有下降的趋势,就积极出手,所以8月就有了良好的销售回暖势头,进入九月一些人还在犹豫,为何犹豫,因为媒体上说金九银十不再,到了年关了,开发商快扛不住了,所以要降价推货了,然而市场让大家失望了,一些日光盘再次教训了大家,所以憋了几个月的刚需再次释放。
其二是限购令的出台无疑是告诉大家房子现在太少了,属于紧缺商品,紧缺商品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会是只要抢到手里就赚钱。这使我突然想起了88年的抢购风,在河南郑州,当时仅有郑州百货大楼和紫金山百货大楼两个卖场,抢购风到来之时,短短几天时间,整个商场只剩下了货架没被买走。为何会这样,就是因为物价上涨。导致的抢购风潮。
在短缺经济情况下,只要能够抢到手里,那就是财富,就像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因为物资高度匮乏,无法满足大家的购买需要,所以执行票证制度,连食盐都要凭借票证购买。因为太短缺了。只好这样。而此次几个地方出台的限购令虽然不是每家每户发票证,但是查户口按照家庭购买其实也是变相的票证制度了。这样释放出来的信号就是房子太少,不然也不会限制购买呀。既然是短缺,那还不赶快去抢。所以看似不限制购买的行为,却是起到了让大家疯抢房子的结果。
而后来这些跟进者大概是意识到了这样的措施可以促进房屋的尽快销售,因此也迅速跟进。进而引发自己城市房屋的抢购高潮。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海南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海南的房价大涨,就在大家疯抢房子之时,由卫留成亲自宣布两不政策:暂时不批新的房地产项目、暂时不出让新的房地产土地。这样的信息一出笼,海南的房价出现了日涨一千甚至几千的奇迹。为何会这样,原来这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方式——饥饿营销。
此次多个城市出台限购令无异于饥饿营销,所以才会出现限购令导致抢购令的结果,而且引发多个城市跟进。我们看到新一轮的抢购潮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