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浪漫主义情怀
(2010-03-14 22:49: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产 |
北京的“蚁族”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的确实令人感到寒心。但是我今天看有关孔子的生平,联系到孔子的一生,我们就不会对于北京大量的“蚁族”那样的生活过于关注了。比起孔子来,那些生活于北京的“蚁族”的境遇要好的多。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得志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求职的一生。直到近70岁了,孔子还没有稳定的工作。
孔子何以周游列国,不是因为孔子喜欢旅游,而是因为孔子的治国方略与礼仪道德等观念并不在当时得到权政者的青睐。所以孔子不断地在各个国家之间奔波。
孔子可谓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人,从小没有父亲,可以说是一个私生子。因此受到周围人的白眼与不公正待遇是必然的,所以从孔子从小就存在着缺乏父爱的、同时养成了孔子性格内向和内省的,只有内向的性格才会成为一个内省的人。才会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古者如孔子,国外如尼采,现代如周国平。正是深深地内省,才会成就孔子的圣人地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将苦其心志……所以孔子即便是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与磨砺,但是因为孔子具备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所以孔子可谓是屡败屡战。
我们从论语中的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以上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翻译。我虽然对于《论语》和孔子没有多少研究,但是我在这里试图把上面的“浴乎沂”、“ 风乎舞雩”这两句话翻译成这样的句子:在沂河里戏水(打水仗),这样才能与上面的写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相互呼应,如果仅仅翻译成洗澡那么就显得十分的拘谨、呆板没有生机,翻译成戏水之后我们可以想象着自己在十几岁时,在家乡的清澈的河里,几个儿时的玩伴,光着屁股一起在河里嬉戏,打水仗、在河底挖了泥去故意抛向对方;还有一个同伴躺在热乎乎的沙滩上,周围其他的同伴把这个同伴用沙子把他埋起来,只剩下头还有很小的“鸡鸡”肘在外面;或者是一个人躺在沙滩上,另外一个玩伴把他的身体轮廓用手画下来,还有在沙滩上一起追逐,在追逐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之中溅起水来,把在河边洗衣的女人的衣服溅湿,招来一顿骂……我以为把这句话翻译成这样更具生气。对于后面的那句我以为应该是这样的,水边大的一个高台,裸体的小孩在戏水的过程之中,一会跑到那里,晒晒太阳吹吹风,然后又从那里直接像高台跳水那样蹦进河水中,溅起朵朵的水花,一个个的小屁孩排着队一个个地往水里蹦,还会有某个孩子不自觉,跑到前面或者是故意把前面的推进河里,等等这些,而不是简单地吹吹风那么简单。这样我们会看到一幅活生生的乡村牧歌生活图景。比着那样洗澡吹风的翻译更具生活情趣。我想孔子的理想正是这样的。所以当曾晰说出这样的话时,孔子才会露出喜悦之色,加以赞同。
这既是孔子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也是孔子对于少年时代的回忆和年老之后无力改变现实之后的无可奈何。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直是孔子的理想,所以孔子会在这里对与曾皙大加赞赏。孔子正是抱有这样的浪漫主义的理想才会始终能够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才会给我们留下来宝贵的财富,至于说他的那些仁义礼智信都是为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国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