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需要一个上帝
(2008-10-25 21:40:03)
					
											标签:
																				
                            杂谈 | 
					
19世纪,喊出:“上帝死了”的是尼采。
有很多人误读为尼采提出要人们要打破上帝对人的束缚,让人们不要相信权威,打破一切对人的束缚的礼教!其实这绝对是误读!
尼采是说:人类敬信上帝的心死了。换言之,上帝不死,但人类采取了一种“死”的态度存活于上帝之中。
尼采的意思又可以解释为:作为上帝的人死了。上帝虽无始无形,无可定义。但上帝的品性是完满、觉知、极乐与活生生。在历史上的某些阶段,人类本来拥有上帝丰富的品性,但是由于无知与贪婪,人类正在逐渐丧失迨尽。这也许就是《圣经》中人类走出伊甸园的真正含义。
在古希伯莱语中,上帝这个名词的意思是“来自天堂的人类”。从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基督教以来,对上帝的信仰便持续了2000多年。但在十九世纪的欧洲,这种信仰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就在那个时候,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令人惊心动魄地宣布说:“上帝死了!”
尼采是那样激愤地叫喊道:“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杀害了他!……你和我,我们都是凶手!”
上帝死了之后,欧洲人便陷入了可怕的虚无之中,一部分人感到焦虑、迷惘、绝望、荒诞、无意义,另一部分人则在自以为是——尼采把前者称为消极的虚无主义,把后者称为积极的虚无主义。积极的虚无主义者认为,既然上帝不存在,那么“一切意志就都是我的意志”。至于痛苦的哲学问题,这个“连上帝也没有解决的难题”,就让超人来解决吧。尼采说:“我将教人以生存的意义,那便是超人。”
其实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缺乏上帝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时代许多人都对现实中的很多事情感到无奈,道德的失范使人们对于一切的看不惯和对于一切的亵渎与怀疑,再也没有任何的东西能够使人们的信念能够集中到一起,人们彷徨,没有偶像,失去了可以尊崇的对象,神圣的东西不复存在,一切都变得虚无,一切都是亵渎。特别是在一些人的日常行为中,只有金钱的魔力还在支配着一个人,但是每当这些被金钱奴役者在清醒地时候,他们是无比的空虚还有无助,因此他们便以挥霍金钱为快乐,来麻醉自己的心灵与肉体,他们拼命地喝酒、玩弄女性,整天醉生梦死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些人中间既有所谓成功的商人,也有一些官场的大员,那些腐败的官员中很少没有养情人的,拿女人,拿年轻漂亮的女人来体现自身所谓的价值是这些人的一种普遍的心态。
还有那些为了金钱出卖肉体与灵魂的女人,那些整天泡在灯红酒绿中的女人,因为精神的空虚,因为在从事卖笑的时间,为了逃避内心的空虚与良心的谴责,就用酒和烟来麻醉自己,因为只有麻醉了自己,她们才会在那样的场所能够卖弄风情。
心灵的空虚与孤独,是我们在失去“上帝”之后最为直接的表现,我们打破了原来的信仰,所有的一切都被破坏,没有任何的事物或者人物能够成为我们心中崇拜的偶像。早在尼采时代,他已经喊出了:偶像的黄昏!濒临黄昏的偶像是不会村在多久的,没有偶像的崇拜,我们变得麻木不仁,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于是我们空虚、我们孤独、我们虚妄、我们诅咒一切、我们愤青!我们学会了破坏与颠覆,我们没有学会建设与重建.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社会经营阶层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