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玛丽莲·梦露大厦

标签:
爱在中国行建筑卢浮宫大厦美式教育马岩松巴黎杂谈 |
马岩松是在美国获得建筑学硕士学学位后回到北京的,在此之前他曾在2002年参与了美国的世贸大厦的世界竞标,他设计的《悬浮之岛》如今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北京之后,和其余两个人成立了一家专业的设计公司:TMD公司,意思是疯狂!
可是从公司成立后,到2004年,马岩松德公司没有接到一单业务,原因很简单,国内的重大建筑项目都是招标设计的,他的公司在这两年的时间内没有一个项目中标,直到后来地为加拿大的第七大城市设计的标志性建筑:玛丽莲·蒙露大厦获得头标后,马岩松的公司才开始在国内又做不完的业务,下面这个就是马岩松设计的玛丽莲·蒙露大厦:
后来马岩松开始在世界上出了名,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在建筑界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一个人要像三十岁出名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马岩松。由此可见马岩松在世界建筑界的威望与影响了!
原因很简单,设计中标玛丽莲·梦露大厦是马岩松恰好三十岁。
后来马岩松又设计了很多的作品,其中位于海南三亚的凤凰岛建筑群落就是他们的作品之一,这些在我以前的博客里已经贴过,这里不再贴了。
马岩松现在的角色很绸,他现在出席很多公开的场所,包括一些时尚的场所,甚至一些时尚的发布会也请他来做嘉宾和颁奖人,也许有人会说,一个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怎么会和时尚界搭上边哪?
你只要认真地看看马岩松设计的作品,无论是鱼缸还是建筑,你都会发现马岩松的作品的个性,他的创新与出其不意——而这些恰恰是时尚界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时尚界看重的正是马岩松的张狂的个性,与特立独行的风格,可以说马岩松设计的作品你在这个世界上时找不到第二件的,这正是马岩松在三十岁就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的重要原因。
相比较张永和与贝律明,马岩松身上出了中国元素以外,更多的是对于事物本身把握后对于事物的内在东西的扩展与拉伸,把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很好的表现为可见的建筑形态,这里面积由中国的元素,更有受到美式教育后极端个性的张扬。相比较贝律明的设计,无论是卢浮宫的金字塔还是香港的中银国际大厦,看似很时尚的东西,但是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而马岩松的作品确实跳出了这样的羁绊,这也是他在最初的几年中在国内没有事情做的原因,直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对于他的作品还持否定态度:这样的东西花里胡哨的结构够安全吗?能够变成现实吗?即便是能够建起来实用性怎么样?造价上那么浪费,值得吗?正是这些疑问是马岩松起初在国内没有市场。
不过现在的情况好得多了,其实不光是我国这样,很多伟大的建筑在起初设计与施工时都是遭到很多人的批评的,一些著名的建筑都经过类似的命运: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在起初是都是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的,而如今这些建筑都已经成为这些城市的标志,今天当人们在这些城市的著名建筑那里留连忘返时,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些建筑在起初是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有时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马岩松的作品虽然不能和真理这样的哲学问题相提并论,但是这些将来会成为伟大建筑的设计在现代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也在情理之中,就像当初牛仔裤被认为是流氓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