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毅敏
王毅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800
  • 关注人气:30,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骨子里的中国情结

(2008-07-26 00:17:05)
标签:

中国情结

画舫

奶奶

饭桌

分类: 情感

《骨子里的中国情结》是一本由王受之先生为万科在深圳的第五园项目写的一本楼书,具体的书到目前为止我上没有见到过,不过在网上倒是见到不少关于该书的资料以及深圳第五园的一些照片,这些照片我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在此不是来说王守之的《骨子里的中国情结》也不是说万科的第五元,而是想到了自己的变化。

在以前,尤其是在高中时代,我的内心是十分的叛逆的,这也许是青年人惯有的一些生理反应吧,在于我尤其是如此,现在来观照我的心路历程的话,我感觉到我在年轻时期的种种反应完全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与家庭教育的结果。

现在说起来家庭成分的话,很多80后也许是没有任何的概念,更不要说90后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尤其是年届不惑的老男人来说,那是一段辛酸的记忆。

我爷爷在解放前在当地的一个市镇上做生意,生意做到18间门面的规模,我有三个奶奶,其中我父亲是我二奶奶,解放那年我父亲才7岁,后来我的奶奶们有两个都给遣散了。我爷爷和我奶奶在后来给饿死了。等到我记事时间恰逢阶级斗争的高潮时期,这样我在那时间是受了很多的苦难的,刚刚上小学的我就被周围同村里的同龄人欺负,起初还敢反抗,后来不敢了,一是反抗后招致更多的拳头与脚踢,二是无论在老师还是家庭哪里都不会得到好的下场,每每何人在外面干了一仗后,到了家里仍然免不了一顿毒打,原因很简单,占了上风使他们会带着家长找上门来,然后一顿:地主的狗崽子居然敢欺负我们后,便会遭到对方或者自己父母的臭骂预爆打,没有办法,那是那个时代的必然。

后来就学会压制自己,压制自己的情感、压制自己的火气,压制自己的一切,使自己变得木纳与畏缩,甚至是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郁郁寡欢的心情伴随着自己的童年过去了。

虽然处于那样的社会境地,但是毕竟是出身书香门第的,祖上曾经出过若干秀才,一只听父亲说家里旧时里的有牌坊,十里八村的很是有名的,外祖父家也不示弱,他们是历代的中医世家,在文革期间破四旧时光被烧掉的线装书就好几人力车,现在想来真是可惜······所以,父母那里尽管是在外受不清的气,但是回到家里还是不忘按照传统的礼教来教育我们几个弟兄的,所以尽管在那时间骨子里面恨透了当时的社会,甚至是恨父母,但是那些所谓的封建礼教还是在我几岁的时间就开始被强行的灌输。比方说尽管家里的所有物件在那时都已经被收走,有的只是简陋的自己现做家具,但是我们吃饭时父母从不允许离开饭桌,而不是向农村的其他人那样端上饭碗到处跑,即便是在饭桌上也不被允许在吃饭的实践说话,家里来了客人时都是等客人吃了饭后才有我们小孩子的份,即便是那样也不允许在正屋吃的,都是躲在做饭的柴房吃。

后来在自己上小学高年级时已经发生了变化,那时离开学校18年的父亲就已经开始到学校教学了,虽然这样的变化十分的明显,但是在小时间埋下的阴影人仍然没有消除。自卑的性格已经形成,后来读的书多了,自然觉着比别人高人一等的感觉,自负开始在内心形成,这样的性格是一个十分矛盾的情况,后来大学没有考上,就去开始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又遭遇了被轻视的局面,自信心再次遭遇重创。郁郁寡欢了好几年,虽然后来上了大学,是成人的。但是大学的三年同样是自卑加自负的心理交替作用,大学时期的各种思潮泛滥时期,我整天钻在图书馆里看书,几乎没有听过老师讲课,所以书是读了不少的。特别是国外的,从文学到历史、从美学到心理学、从政治到经济那段时间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看法是一无是处的,后来看了何新的东西,慢慢开始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开始潜心学习,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对于中国古大文化,特别是天人合一的理念,人与环境融合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体会,以至于后来在自己的毕业论文选择上,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崛起》,从大文化背景来阐释了中国必然在世界上崛起的必然。

后来工作后虽然从很直接的文化与教育行业脱离出来,但是这些方面还是一直关注的,再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叶。我被单位派到无锡工作了一段时间,在那里被无锡的江南风景与风俗习惯、建筑、以及生活方式所感染,十分喜欢那个地方。

今天晚上同一个网友聊天时谈到了什么是雅致的生活时,我直接就说:带着心爱的人儿一起在南京的夫子庙前的秦淮河里的画舫上,品这香茗,牵着心爱的人儿的粉手,听者画舫上青年女子嘤嘤的吴越软语,看着的灯红酒绿的秦淮河两岸,然后登船上岸,到乌衣巷哪里去感受市井的繁华与热闹,然后乘船在去无锡,在无锡找一条背街小巷,是那种临着运河的青砖黛瓦骑马墙的明清建筑,在挑起的前沿那里之一方原木的座椅,白上几碟子毛豆、螺丝、茶干等,再温上绍兴的花雕酒,看着如烟的细雨袅袅地从空中飘落,丝毫不会在水中溅起涟漪,如诗入画的江南美景就在眼前浮现。

这是十几年前在无锡可以看到的美景,不过现在可是难找了,2004年我再去无锡时已经找不到这样的场景,即便是在南禅寺那里剩下的也只是一些后来的仿古建筑,马路是宽阔了,再也没有那种只有三、四米宽的小巷,地上铺着巴掌大的麻石,由于雨水长时间的冲洗,整个麻石被冲洗得连上面每一个克里都看得一清二楚,遇到雨天,赤足在上面行走一点也不硌脚,如烟的细雨飘在身上似乎没有什么感觉,空中烟雨朦胧,如果在牵手一个江南的古典美女,那真是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景·······

这样的美梦我不止一次地做过,这样的生活我在闲暇时间往往回味,从我现在对待生活的向往上来看,我越发显现出骨子里的中国文人的情结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