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已经过去,楼市的淡季已经来临,今年的五月随着黄金周的取消也随之没有出现楼市的“红五月”,随着王石“拐点论”的弥漫,媒体迎合大众的心理一直在唱衰楼市的行为加上楼市与经济本身的规律,楼市再也没有出现去年的火爆场面,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媒体上出现的信息似乎是:全国楼市一片黑!那么今后的楼市究竟会往何处去,房价真的会如普罗大众期待的那样下跌吗,甚至是像某些人士预言的那样,奥运会后北京的楼市会下跌30%吗?全国的房价会随着一线城市房价的下跌而跟着下跌,事实真会如此吗?要搞清楚房价的未来的走势,我们必须了解如今楼市不温不火的原因——
诱发楼市不温不火的因素今年的楼市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因素:去年一线城市的部分项目房价背离价值;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有关措施抑制炒房;媒体一直唱衰楼市;部分开发商因为资金问题降价出售部分房源。
自去年3月份开始,在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广州等城市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该区域的房价持续上涨,有的项目涨价幅度甚至超过了100%。极个别项目的售价接近甚至超过10万元/平方米,这样的价格严重背离了项目本身的价值,高定价的出现导致一些项目跟风,从而拉高整个国内的房价,进而诱发整个国内市场房价急剧攀升,这中间有很多炒房者在故意抬高房价,过高的房价诱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按揭银行的风险系数提高;国际热钱不断涌入国内市场,投机成分加剧;过高的房价使很多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子,进而诱发社会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媒体,尤其是央视二套的经济栏目多次高频率地揭露所谓楼市黑幕,伴随着媒体的追杀,央行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除了提高准备金率外还对开发贷款、购买第二套房屋提高按揭比例、提高银行利率、限制非大陆人员在大陆置业等措施来遏制炒房,因此在各种猛药的夹击之下,部分一线城市背离价值的项目开始降价或者变相降价促销。
媒体出于迎合大众心理的需要,一直在唱衰楼市,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武汉的某个项目一次促销活动被媒体无限放大,到最后演变成项目利润在降价40%后还有20%的利润,其实那个项目仅仅是尾盘清盘的一项策划活动,该项目剩余部分不好的单位,主要是北向,一年四季见不到阳光,还有暗房间,是那个项目买不出去的,一共只有9套房子,并且面积都在175平方以上,付款条件极其苛刻:必须一次性付完,就是这样一个促销活动,被媒体捕捉到后不把全部的真相公布于众,而是抓住降价40%还有利润这一点,对于房屋有巨大的降价空间来炒作进而迎合大众的心理,博得受众的好感,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对于消费者并没有什么好处,有好处的就是媒体赢得了赞扬、某个开发商引发了关注。而广大消费者被错误的信息误导,一直企盼这样的好事降临到自己的城市,因此一直持币观望。其实结果并非如部分媒体传达的那样,全国的楼市都在降价。事实完全相反,今年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一直在上涨,只是涨幅在部分地区有所回落,即便是在深圳这样的所谓有泡沫的城市从数据上看房价是在下降,但是据深视新闻报道,关内的房价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继续上涨,整个房价下降的原因是因为关外的供应量剧增,稀释了深圳的均价。不过从成交量上来看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整个房屋的成交面积却是同比在下降,这就是明显的观望状态。最近网上的消息表明深圳六月的成交面积环比上升了370%,不知道某些还在观望的人士与一直在唱衰楼市的某些媒体看后有何观感。
死扛:开发商顶不住还是消费者先出手
楼市的不温不火真的会如老潘说的那样100天吗,就是说开发商扛不过100天吗?就全国而言,说那个阵营扛不过对方都是十分武断的,抗不住的只能是部分的开发商与部分的购房者。
媒体透露:某地某个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已经抗不住了,对于手中的项目开始降价促销;又有某个开发商因为银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没有资金用于去年拿下的地王,而不惜牺牲几千万的保证金来退地;某地今年挂牌若干块土地流拍的比例居然超出了成交的比例······媒体上不断透露出来的相关信息似乎在已在强化人们要持币观望的决心,普通的大众正是在这样的信息强化下越发坚定了持币观望的信心。尽管部分开发上使尽浑身招数、花样百出地想出各种吸引眼球的招数、不惜动用裸体模特上阵、现场进行彩绘来聚敛人气,但是消费者似乎并不领情,依然是不出手,生怕自己买了之后开发商再降价自己吃亏,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再次得到验证。
不错现在是有开发商开始转让自己的土地、股份以及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进行自救,原因很简单,在去年的那场持续高涨的房价的推动下,确实有一些开发商不够理智而过于狂热拿了天价地,而如今因为央行一系列的政策使他们的资金链初现问题,这样的不理智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某些背景下人们做出的某些判断并不一定是理智的,就像在文川地震初期王石的某些言论一样,他对于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价,最后不得不厚着老脸说自己虽然已经六十多了,但是有时间处理一些事情时还是有些青涩!王石及其万科这次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而在去年拿地王的开发商在去年以地为王的日子里是何等的风光,二线如今已经风水轮流转成了“现金为王”的局面,难怪上了市,拿了钱没有地的老潘在那里唱高调!但是无论怎样每个开发商都在死抗,不然真会应了某些人的话:死得很难看!
死抗的开发商就一个城市来说不是很多,毕竟敢于出手拿地王的人并不是多数,只是极个别的,即便是着极个别的开发上,也不会坐等死亡,也在想尽各种办法在自救,因此不能扛过这个坎的毕竟会是少数。即便是扛不过去了,也要做最后的挣扎,这样的挣扎就是降价出售,但是个别开发商的降价会引发整个市场的降价吗!显而易见,不太现实,原因很简单,房地产是房屋和土地的结合物,不是房产,离开土地就不存在房产了,因此可以说每个开发商提供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不像其他商品在A、B不同的地区地域可以买一样的价格,因此一两家的降价不一定撼动整个城市的房价。因此如果以为某个开发商降价了就误认为整个城市的房价都要降是一种极其天真的想法和一厢情愿的事情。
即便是所有的开发商都抗不住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未必就是好事,整个市场全部降价处理房子带来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人敢涉足房地产领域,那样大家的安居乐业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
现在再来看看消费者,广大的消费者能继续扛下去吗?我想答案也是不一定,原因很简单,全国的消费者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的,没有人来联合起来同开发商死抗,即便是有这样的组织也是一个分散的,并且经不起风浪的:一句 “没有房子甭想结婚!”话是很多未婚男青年都听过的,所以死抗得也只能是一部分,扛的时间也不会很长,需求在哪里放着的,不买房子是跟自己上憋。
其实这样的不温不火持续的时间越长无论对于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未必是好事,扛的时间长了开发商受到资金的挤压会越来越严重,而同时其他资金因为这个行业的不温不火而缺乏进入的勇气,所以供应量势必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应量的减少就意味着价格要上涨,这样的结果是作为死抗的消费者不愿意看到的。消费者的死抗只能会导致需求的被人为压制,被压制的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就会累积如果这样的累积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势必再次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一来开发商反而会更高兴。其实去年广州市的房价急速上涨跟需求受到人为的压制是有一定关系的,原因是部分消费者听信了广州市政府部门的人员的“现在不要买房,广州市的房价一定会降下来的”这样的话是在2006年的全国人代会上说的,结果很多广州市民受这一论点的引导,持币观望结果导致被压抑的需求集中爆发,出现了暴涨的局面!
其实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对于整个购房群体来说都不是好事情。唯有正常的房价才是大家的福祉!
是继续观望还是马上出手,权利在每个购房者手中,至于对于真正的自住购房者来说无论何时,都是购房的好世机!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