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久违的图书馆
(2008-02-04 19:39:59)
自从大学毕了业,我就再也没有进过图书馆了,算来已经有十几年的光景了,这些天来由于接近年关,闲来无事可做,家里又没有暖气,由于房子太大,天寒地冻得十分得难受,就和儿子一起到图书馆来了,先给儿子办了阅览证,然后又给自己办了一个,就到期刊室里去看书,虽然是市里的图书馆,可是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不大,整个的建筑面积连河南大学老图书馆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期刊室的刊物和报纸更是少得可怜,总共可以坐72人的阅览室内绝大多数的座位都空余着,在这里看书的人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十五六岁的孩子们,中间偶有家长带着孩子到这里看一会就走了,自己和儿子占着一个可以坐四个人的桌子,倒也显得宽绰,这样的情形在大学历史少见的! 记得大学那时,我几乎很少上了,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由于自己开始学习的是中文系,所以看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就是自己起初在图书馆的主要销前方式,文学作品看得多了,特别是一些现代西方的东西,有些是看不懂得,怎么办,就去试着看文学评论,而文学评论的很多东西牵涉到美学、艺术术语和哲学的东西,这样就慢慢拓展到了看美学、艺术、哲学的东西,看刘再复的东西、看朱光潜的著作等然后就去看哲学,什么海德格尔、萨特、荣格、弗洛伊德的东西都看,然后就是去看经济学、思想史的东西,一年以后觉得光学习中文没有啥意思,就到政教戏去听课,听了几节课觉得老师讲得实在是与我的要求相差太远,就有躲回到图书馆里看书,那时的图书馆还没有现在的新馆,只有那个大约是11层的一栋楼吧,所以座位是十分紧张的,因此就会很早去抢座位,尤其是在晚饭以后作为尤其抢手,因此自己总是在没有开饭前的十五分钟从图书馆出来,然后慌忙跑到宿舍里拿了吃饭的家什,到第五食堂抢了好的位置吃完饭,赶紧拿了书包去图书馆把自己的笔和记录本放在强到的位置上,然后从容不迫的走出图书馆到外面悠闲地去散步,半个小时后再回到图书馆,在图书馆内走廊里到处都是走动的人群,很多人都小声嘟哝着,又来晚了,一个座位也找不到,我来到自己抢占座位的阅览室,走廊内排着长长的队伍,自己对前面的人说借光让一下路,人家说没有位置了,大家都在等位置,我拿出牌子摇晃晃,他们都自觉地让开,等到进入阅览室的门口,把门的老师看我一眼会心一笑就我就把自己的牌子一晃进去了。
因为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所以图书馆社科室的老师对我都十分的熟悉,以至于后来一些在那个年代有一些书因为某种原因结不出来的,但是由于我和他们的关系好自己照样可以看到的,这连我们的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
所以我三年的大学时光完成了两个专业的本科学历,等到交政治专业的论文时,我得毕业论文题目是《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那篇论文是我一周写成的,这篇论文及借鉴了何新先生的一些观点,又有自己的一些认识,等到指导我论文的老师看了我的论文后把我叫去,说你发表过论文吗,我说没有,他说你写得还真不错,我说别人都整天跑来问这问那的,而唯独你连一次也没有来过,后来那篇12000字的论文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毕业论文,这其实都得益于大学的图书馆。
在图书馆里看书最惬意的日子是动机和夏季,冬季北方的天气往往很冷,而教室里面的暖气有时因为各种原因,总是不太暖和,所以跑到图书馆看书就显得很是精明了,穿着厚厚的冬衣,到了图书馆的阅览室就会马上满头大汗,赶忙甩掉棉衣,坐下来打开自带的杯子,喝着冒着热气的开水,摊开的著作,手里的笔和桌子上笔记本一会自己的基业笔记本上就会记满几页东西。
在图书馆里我度过了三年美好的大学时光,我在图书馆里,犹如躲进羊圈里的饿狼, 在那里吮吸知识的乳汁,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觉的学习,使我受益终身!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