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当年在同一个公社插队的插友聚会,来了四十人。聊闲天时,几个人跟我探讨用碘片预防放射性碘的话题。说实话,虽然搞医,此话题却应该是属于核医学或者是内分泌学的范畴,不是我从事的专业。但毕竟属于医学范围,比起普通人,我还是能说上几句的。
限于篇幅,我尽量简明扼要。还有,在北京,手头没有有关的教科书,一些认识基本靠印象。网上的东西也能参考,但我不想看,恐怕网上的东西不准确,或者有大错误。对于专业上的东西,教科书是最基本的,其观点差不多都是反复被论证过的,大家公认的,其他如杂志、报刊媒体等等,最多是作为参考。
尽管罗嗦,我在开始正文之前,强调了三点:一,我不是专科;二,没有教科书;三,不上网查。有了这三个前提,是让朋友们千万别把我说的当成真理,随便听听解闷而已。
先说碘在人体的分布,碘是随着食物进入人体的,绝大多数的这种微量元素集中在甲状腺,甲状腺有超强的摄取碘的功能。碘被甲状腺摄取后,跟酪氨酸合成甲状腺素,一个酪氨酸结合三个碘原子叫T3,四个碘原子的叫T4。就是说T3和T4都叫甲状腺素,临床上测定T3、T4是为了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甲状腺的功能状态高,也就是“甲亢”,这是真正的病,甲亢就是外周的甲状腺素水平太高。甲状腺素是调节人体代谢的激素,甲亢首先表现出高代谢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激动易怒、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腹泻、多汗、手颤、血糖高......以至于引起进一步的不同器官的损坏。
如果甲状腺功能状态低,也就叫“甲低”,表现跟甲亢正好相反,萎靡不振、嗜睡无汗、淡漠等等。
说了半天,简要介绍的是碘和甲状腺、甲状腺素以及相关的疾病,还不是核泄漏的那种放射性碘。接下来,咱还不说核泄漏,再说两句放射性碘。
放射性碘,指的是同位素131I,它进入人体后,也像普通的碘一样集中于甲状腺这个部位,由于它有放射性,所以可以破坏甲状腺的细胞。并且,放射性碘的放射射程非常短,所以几乎只对甲状腺发生这种破坏作用。正是因此,口服放射性碘可以治疗甲亢。此处再罗嗦一遍,放射性碘破坏了甲状腺的细胞,就能减少甲状腺素的合成,起到治疗甲亢的效果。具体的剂量由专科医生掌握。
到目前,我还是认为这种治疗是有效的,只是对副作用不可低估。剂量大了,若干年后会引起“甲低”;长时间放射线的作用,也不能除外腺体发生癌变。到底多少年后能造成癌变,谁也说不准,多数认为是二、三十年以后。所以,对于年轻的病人要慎用此方法。
话又说回来,甲状腺不是能大量地把碘摄取过来吗?由此推理,在发生核泄漏的情况下,为了预防放射性碘被摄取,可以口服普通的碘片,占领甲状腺,使之不再摄取放射性碘。
不知我说得是否通俗,是否明白。
再多说一点关于“甲低”,多数是由于碘缺乏造成的。过去,在碘缺乏地区,大脖子病(甲状腺肿)高发,是因为为了摄取更多的碘,甲状腺增生的结果。您看,人体就是这么神奇,它会改变自己的状态来达到正常的功能。当然,致病因素不去除,又很严重,机体本身也会无能为力。如果胎儿缺碘,也就是说甲状腺功能低下,必然造成代谢低下,直接的结果是影响发育,而使出生的孩子成为先天的病人,也就是呆小症(克汀病),又傻又矮。这种傻子不是遗传病,染色体没问题,只是缺碘造成的。碘盐,就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碘缺乏病,尤其是呆小病患者的出现。这跟预防放射性碘没关系。
既然131I可以在治疗甲亢的的过程中引起一些副作用,我想,核泄漏的放射性碘,也同样会造成那样的结果。
这个话题是越说越多,不想再说下去了。只补充一句,核泄漏的物质绝不只是放射性碘一种,还有其他同位素。人体的各个系统都会遭受不同的伤害,可能引起不同的疾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