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人的素质有高有低也不奇怪,在国外丢人现眼的事儿就难免发生,连发三篇,今日告一段落。还有,就是要知道入乡随俗,否则也可能发生误解,引起人家不满意。今天简单说一点购物的事儿。
非洲的小贩哪比得了咱?天津的小贩绝对聪明,聪明透顶!比如算账。卖菜卖水果是按分量算账,可他就是不告诉你多少钱一斤,而是说10元钱可以买多少,比如甜瓜“3斤半”。你挑选了几个,分量并不是整数,是2斤3两,您能立刻算出应该付多少钱吗?人家张口就找你要6块5毛,还说已经优惠了几分钱呢。您服吗?反正我服。
还有就是营销策略,多买优惠。20多年前在医院门口有个卖糖堆儿的,高声吆喝“3毛一个五毛俩……”有个中文出色的黑人留学生,他虽然听懂了,但不明白这个账是怎么算的。黑人留学生说,“3毛一个,应该是6毛俩才对呀。”他是不了解小贩的促销手段,说明他的家乡也没有这么做买卖的。
如果让非洲的黑人像天津小贩这样做生意,那还不乱了套。人家卖东西不按重量,直接论堆儿卖,或者按罐儿卖。比如西红柿、芒果、土豆、辣椒……都摆成许多小堆儿,每堆儿的大小、质量几乎完全相同,要买就整堆儿买,不许换,也不能买半堆儿,多买也不优惠。人家图的就是省事儿,好算账。
这样一来,如果您想挑质量好一些的,分量多一点的,就要考您的眼力了,很难挑出某个“堆儿”是又多又好。
买花生米,或者米、盐、糖之类不可能摆成“堆儿”的东西,就用规格统一的罐儿或塑料桶当容器,按“罐儿”或“桶”做计价单位。就像早年间咱们的“斗”或“升”。
有时你想多买些水果,黑人还是不厌其烦地一堆儿一堆儿地摆,再一堆儿一堆儿地数。
这样就与咱们的购物习惯不一样了,中国人习惯又挑又拣,总忍不住把这堆儿里的换到另一堆儿,惹的人家大喊大叫。买玉米,扒开叶子掐玉米粒,看看是嫩还是老,这更惹得摊主老大不高兴,您扒开了玉米叶子,这挑剩下的人家就不再好卖啦。买花生米就更不能挑大的,惹得人家见中国人过来,干脆不卖了。
所以,入乡就要随俗。随俗了,人家就把你当个主顾,否则就认为你不好。什么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买几送一”等,人家都不感冒。为了中国人的好形象,只有入乡随俗这条道。
晒几张照片,看看人家的售货摊儿是啥样的。部分照片是转帖中资机构博友家家乐的。
高蛋白,咱不敢吃
桔子
巨辣的辣椒
分不出哪堆儿大,哪堆儿好
卖花生米的
这样轻轻地捧起来,大部分都是个大的
买卖不大
木薯淀粉,当白面用
蒜和小土豆
小甜瓜
盐
洋葱
用木薯淀粉做成的食物,外观像粽子
棕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