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2009-02-15 19:49:28)
标签:

育儿

赏识教育

庄稼

基本理念

教育

分类: 教育观点
“赏识教育”,它的基本理念是: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想尽办法、呕心沥血,但是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呢?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父母一味地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社会发展到构建和谐时代的今天,父母教育观念的更新已显得刻不容缓。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形势一年一个样,而父母的教育观念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样,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新型人才吗?
  心灵饱受创伤、在分数线上苦苦挣扎的孩子多么渴望父母能够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
  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幼小的生命中。
  不会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开发孩子的巨大潜能,是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
  科学的成材观,不是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幸福为代价,而是给孩子一个美好而欢乐的童年。
  孩子的心灵能否舒展和谐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和谐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痛苦的孩子只能缓慢地爬。
  我们的教育一个最不和谐的现象是很多父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这个千年心结不化解,孩子永远不会有快乐舒展的那一天。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写过《孩子》一诗,他说:
  您的孩子其实并不是您的,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您来到人间,
  并不是您的化身,
  他们整天与您相伴,
  记住,永远不属于您!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和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赏识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孩子的成长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
  赏识是导致和谐,抱怨导致对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发掘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破坏孩子的天赋,强化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
上纲,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抱怨教育的结果是逼出“坏孩子”,让孩子的生命在自卑的阴影中枯萎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家长快乐的教,孩子幸福的学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赏识教育让孩子心灵有个家。
  说到底,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学会赏识就是呼唤爱的回归,呼唤家长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和方法延续到孩子的一生成长、延续到我们周围每一个生命中去。
  学会赏识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孩子,其实赏识是人类一生追寻的目标,每个人生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亲朋好友的赏识吗!
  赏识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食粮,人类应该不分国别和种族,不管大小和强弱,都应该互相赏识,共同成长。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学会赏识”,和谐社会最显著的人文特征就是生命个体之间互相赏识!

    愿所有的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愿所有生命在赏识的过程中走向和谐!

                                                    节选 痛骂现行教育制度不骂不行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