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2009-05-12 13:17:0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和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而且家庭教育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孩子按照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目标成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六点:

(一)培养孩子审美能力

家庭经常开展一些审美活动,并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受力

    父母对孩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美丽的山水花鸟,自然景色、都能引起孩子的美感;健壮的形体,优良的性格、文明的举止也能激起孩子的爱好。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如反抗压迫、剥削、侵略等所进行的英勇壮烈的战斗,为人民的幸福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的、高尚的人物所体现的庄严伟岸的美,更能拨动孩子的心弦,感到他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物和事件。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审美感受力的重要内容。

2、创造优美的家庭环境

    带领孩子打扫卫生,进行居家布置,使孩子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美化了自己,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用书画,花草装点家庭,给孩子一个清新美丽的生活环境。大多数孩子是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活动的,尤其是进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的确应是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重点,户外活动大多运动强度较大,对孩子骨骼,内脏机能及肌肉的发育起着良好的刺激作用,促进孩子的成长。(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怎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呢?爸爸妈妈应注意: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和睦友爱的生活环境中,即使没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心情也愉快,活泼自如。良好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和充分发挥其潜能,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尊重孩子,不能歧视、虐待和任意打骂、体罚孩子;要鼓励、支持孩子和同伴交往;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接触社会,结交朋友,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活动开朗、大方的性格,防止羞怯、自卑、孤独等心理的产生;给孩子适度的爱,对孩子的缺点,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开导;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有点滴进步就要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关注孩子的倾诉,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样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成或其他校园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时,孩子向家长诉说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家长与他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这类诉说,家长更应该认真对待,并且向孩子祝贺:昔日的汗水与努力没有白流。可能的话,家长可搞个家庭活动,以表庆祝,与孩子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1、应重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供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家长可以这样做:

2、培养孩子的共享意识

    家长要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玩具,如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带上玩具到上玩具到自家来玩。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启发他们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并及时鼓励孩子积极的交往行为,体验交往的乐趣。

3、通过游戏让孩子接近同伴

    为了参与同样的游戏,必须逐步学会从自娱到共娱,一个孩子紧紧地抱着自己的皮球,不肯放手,怎么同别的孩子一起玩呢?必须引导他将球抛给另一个小孩,再让对方扔回来,一来一往就进入共娱情境,也自然产生社会交往。

(四)指导孩子接触社会文化

    引导孩子广泛接触社会文化,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小的生活圈,有远见卓识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把孩子和社会生活、社会文化隔离起来,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广泛接触社会文化,使社会文化成为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儿童青少年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发展个性的有效手段。当然,在接触社会文化中,家长要指导孩子分辩良莠,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腐蚀与影响。

(五)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

    家长应从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可划分为日常安全保护和人身安全保护两种。

1、日常安全保护

 1)警惕交通事故。孩子的交通事故常发生于马路上、骑自行车、在铁路上玩耍等。作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注意看分明);雨天过马路,雨伞不能打得太低;不要在火车道上玩耍、行走;学自行车最好到行人较少的操场上练习;骑车不要逞能,不要追逐、打闹;在马路上行走要精力集中,不要突然转弯;告诉孩子穿鲜艳的衣服更容易避免车祸。

2)防止孩子溺水。喜欢水是孩子的本性,陆地生活习惯了,更激发了他们对水中活动的好奇和向往。孩子在游泳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一般是在懂得一点游泳知识时就去冒险;为了显示本事,不顾深浅乱游;在水中打闹、嬉笑;看见别的孩子落水,见义勇为,水性不好或体力不支,最后溺水。做父母的应告诫孩子,不要单独去游泳,尤其是野浴。在游泳场若遇到小伙伴溺水时,应积极想办法报警或向附近的成年人求救,如不见效,也不要单独下水,以免再有意外发生。也可以告诉孩子,此时可利用长棍或绳索之类的物品进行救助。不应该视而不见,应该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和品质,但这不等于蛮干。家长还要指导孩子,在初学游泳时,要分清深水和浅水的界线,防止发生意外。不要单独一个人在不明水情的高处跳水,以免发生脑外伤事故,造成水中昏迷以至淹溺。

3)防止孩子玩火。父母应教育孩子不要随身携带和玩弄炎柴,打火机等火种;告诫孩子不能乱接电线;指导孩子把点燃的蜡烛、蚊香放在专用的架台上,不能靠近窗帘、蚊帐、沙发等易燃物品。家长应经常对孩子进行防火安全教育,认识火警电话,现场补救知识。进入公共场所,一定要指导孩子注意观察安全指示标志,记住疏散方向,掌握逃生常识。

4)危险游戏玩不得。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都特别强,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因此在行走、爬高、打闹时,稍不留神便会发生意外。如:爬树不小心摔断了腿、乱扔石子打破了头、吃泡泡糖呛进气管,放鞭炮炸伤了手指等等,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2、人身安全保护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救能力,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应急自救知识呢?

1)言传身教式。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言传身教,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当响起敲门声时,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仔细询问敲门人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为孩子讲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如何处理的过程,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及时提醒式。学生被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或社会流氓敲诈勒索,在未成年人安中占有很大比例。当孩子回家讲起类似的事件时,父母应告诉孩子,在遇到歹徒时,要获得朋友的帮助或坚持拒绝歹徒的要求。许多歹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受害者的激烈反抗和高声呼救往往能把坏人吓跑。万一遇到孤单无助,无力抗拒的身体威胁时,应切记,首先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顾及财物损失。

3)熟知熟记式。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应让孩子熟悉、掌握。例如:火警惕“119”急救“120”,父母电话、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及电话及电话号码等等。可以假设一些可能遇到的危害情况,讲给孩子听,启发和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办。

4)理论“演练”式。对孩子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特点,为孩子购买必要的预防犯罪书籍和自救手册。让孩子阅读这类书后,可以和同样们“演练”,以便积累“准实践”的经验。

三、总结
    21
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