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你,我的农民工兄弟
在我的意识里,最钦佩、最敬重、最亲切的群体要属农民工兄弟了。之所以有这么深的农民工情结,是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他们是如何以最原始的劳作方式,将汗水一滴一滴地洒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以青春和热血的代价换来城市的整洁与繁华。他们如负重的黄牛,吃的是草,吐出的却是奶!
君不见,大凡城市里的建筑施工队伍,大多是以农民工为生力军;街道、学校、居民小区的绿化、清洁工作,用的基本都是农民工;像保安、保姆这些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更是农民工云集的地方。我们城里人吃的、用的甚至出门打车,都离不开和农民工兄弟打交道。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如活跃的细胞,在现代化都市的血管中奔涌着、流淌着,维系和推动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试想,有一天所有的农民工都回去了,整座城市不瘫痪才怪呢!
就是这么一个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劳动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却令人心疼与担忧。虽然,通过国家三令五申的明令和媒体的攻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少见了,但是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和恶劣的生活环境却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着。据我所知,很多单位的保安是每天工作12小时,基本没有休息日;居民小区的绿化农民工,每天的劳动强度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更没有星期天休息。无论是建筑工地还是绿化园区,大多农民工住的都是工棚,吃的则是一成不变的大锅熬白菜、土豆,鲜见有老板舍得在伙食上下功夫的,更有甚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给农民工炒菜用的竟是“地沟油”。我曾问过一个做绿化工作的青年农民工有没有办法洗澡,他说,就是用冷水洗把脸。现在天气还很冷,住在工棚的农民工是不可能有洗澡的环境的,附近有澡堂的还好说,要是没有呢?我不敢想他们以什么方式来解决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也许我没有做过农民工,不知道他们的最低需求是什么,但是我以一个中国普通母亲的心来看这个问题,不免阵阵心疼。我也有孩子,如果让我的孩子也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的环境中,我会睡得安稳吗?
诗人总是喜欢幻想,我在与一个叫B的年轻农民工交谈之后,竟然异想天开地想和他们的老板谈谈让他给自己的工人改善一下伙食,甚至给他们买一台电视,让他们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也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可能吗?我为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苦笑,虽然像开发区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做到了这点,但他们毕竟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像一些承包工程的私人老板,他们只想着多盈利,对待工人,他们的原则都是让吃饱不管吃好的,拿出额外的开销来满足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他们舍得吗?
我作为一个只靠退休金维持生计的老教工,只能无奈的对那些渴望改善生活条件的年轻的孩子们说:长本事,自己去改变命运!农民工,我心疼你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