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的读书生涯
读书,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甜美记忆……
那是八月的一天早晨,我刚起床,父亲就笑着给我说:“今天我们村学校招一年级学生,吃完饭去考学去吧。”
吃过早饭,我什么也没带,一溜小跑地到了学校所谓要考试的地方。
哎呀,已经来了这么多小朋友,又说又笑,又蹦又跳,真像一群聚在林子里的小鸟。
不一会儿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我有点腼腆地走到了招生老师面前,下意识地用手捏着衣角。
老师微笑着给我说:“别害怕,你看我手里拿的这张纸是什么颜色?”
我抬头一看,嗨,这问题太简单了,那不是红色么,于是我毫不迟疑地说:“红的。”
站在招生桌子旁的几个老师都笑了,我还听到一个老师说:“这小家伙还可以。”
接着又让我认识了几种颜色,数了20个数,考试就算结束了……
我又一溜小跑地回到家里。父亲正和几个邻居说话.
一个邻居说:“学生回来了。”
另一个邻居说:“考上了吧?”
父亲看了看我,只是微微笑一下,什么也没说.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跑进了屋里。
不几天,父亲给我说:“我见您老师了,他说,让你9月1号到学校报到。”
我苦苦地等着9月1号,就那么几天,真比100年还长。
9月1号终于到了,我跑到了学校……
一年级的老师早在教室门口等着我们呢!
不一会儿,全班学生就到齐了,老师拿出点名册,然后说:“我念着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大声说‘有’。听到了没有?”
我们齐声说:“听到了!”
老师把我们的名字念了一遍,我们每一个人说一个“有”字,这样报名就算结束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背着母亲用花平布做的书包,又一溜小跑地到了学校……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了教室,先给我们发了新书,接着说:“记着,明天来的时候,每人带八角钱,这是你们的书杂费和学杂费。”
我回到家里,向父亲要钱,父亲说: “你好好读书,交钱的事我给您老师说。”
我就没再向父亲要钱,每天按时上学。
突然,有一天老师在班里宣布了免去学杂费学生的名单。
我们班有40多个人,免去学杂费的有近三十个人——其中也有我。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父亲没给我交钱,我原来是一个免费生。
从此,我没再过问过交钱的事,只是埋头读书而已……
不久,我就到了当时公社的中心小学,学校照样给我免去了学杂费。我自然学习非常努力,每次考试成绩在班里都是第一名。
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县里的实验中学。当我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喜悦之情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学校开学了,我的心是——既激动,又不安……
到哪里去找学校呢?对于我这个从来没有进过县城的农村孩子来说,心里确实没有底。
父亲进过城,可他不知道实验中学在什么地方。
后来打听到我们村一个在城里工作的人,他说,很好找,在县城东关口,院子里有座塔,看见塔就看见学校了……
谁知道入校时那样容易。
报到那天,我们背着被子,步行三十多里走到了县城。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塔时,激动而甜蜜的心简直要从嘴里跳出来。
我们快步走到学校门口,抬头一看,学校大门的上方赫然写着“热烈欢迎新同学入学”一行大字。
一进学校大门,闯入我们视野的是一个平坦的林荫大道,粗大而浓密的柳树上聚集着成群的小鸟,小鸟的鸣叫声和同学们的歌唱声混合在一起,使我感到真正进入了人间天堂,绿树红瓦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不一会儿,就有一群人来接我们,有老师,也有学生。他们对我们问长问短,安排住处……真是无微不至。
正当我们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的时候,一位老师——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师——手里拿着一把饭票向我们走来,他把饭票交给我们以后,又反复地给我们交代如何用饭票。他说:“你们是从全县选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县委决定,把你们的吃住问题全包了。我们学校发的是顿餐票,早上、中午、晚上用的票不一样,您千万别弄错了。”
我们不住地点头应允。
从此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早上经常是一碟子咸菜,一碗小米粥,一个四两面的大白馍;
午餐一天一个样,记忆最深的就是“鲤鱼川沙”。
第一次看到学生食堂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鲤鱼川沙”这四个字的时候,不由得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神秘感,什么是“鲤鱼川沙”呢?
中午开饭的时候,我是赶到食堂的前几名,目的是早点目睹“鲤鱼川沙 ”。
一看,原来是切得很不规则的“宽面片”里加一些小米,样子和现在饭馆里的烩面差不多,不过用当时的味觉品尝味道,要比现在饭馆里的牛肉烩面好吃一百倍。
我一连喝了三大碗,一分钱不拿,喝了个肚子圆,然后发自内心地哼着“社会主义好”的曲子回到了教室。
课余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操场上经常是龙腾虎跃,一个个毛孩子汗流浃背;
柳荫下经常是欢声笑语,一群群学生谈笑风生。
平时生活很随便……
教室前那一棵棵笔直地梧桐树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兴趣——每当梧桐子落地的时候,我们拣起成大把的梧桐子互相抢着吃。
、 一次,正当我们几个同学抢着吃梧桐子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走过来了,他笑着问我们:“好吃吗?”
那时候,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真傻,连一个“老师好”就不会说,一个个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老师笑了笑,找了一个很长的竹竿,为我们从树上又敲下了许多梧桐子,给我们每人分了一大把,然后笑着走开了……
岁月如歌,一晃三年就要过去了。
快毕业的时候,部队到我们县要招一批十四岁以下的“文化兵”,我体检合格了,心里难免又是一阵激动。
我把书捆好,放在宿舍里,再也不去钻研那繁难的几何题了。
班主任看到我要马放南山了,就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许多上学的问题。他说:“你学习成绩很好,不考高中太可惜了,我个人认为还是继续升学。”
那时,我们都很听老师的话,既然老师说了“不考高中太可惜”,就说明考高中好。
我放弃了当兵的念头,重新操戈上阵,漫游题海。
一天我们做过100道代数题,但心里总是甜甜的、美美的……
初中毕业后我又不出所料的考上了高中。
那时绝对没有高价生。
高中生活也很甜美。每学期仍然是八块钱的学杂费,交不起的学生,仍然免去。除此之外,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吃到助学金。
我每月的助学金是5元。也许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个“5”字会不屑一顾,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呀!萝卜菜一顿一分钱的足够吃了,馒头、稀饭、面条基本上是交个煤钱,养成节俭习惯的学生,一天一角钱就足够了。
我心里充满着梦幻,充满着人生的希望……
凭着分数我终于拿到了大学通知书。
我捧着通知书,心里不住地说:公平呀,公平!
大学生活开始了……
生活费每月是18元,另外再加上助学金什么的,每月是25元钱。一天吃饭3——5角钱就足够了。
月底,同学们就风火雷似的找生活委员,吵着要退饭票。
不仅吃、住不发愁,谁知道看病也不要钱。
一次我感冒了,不知道上学不交钱,不仅管吃、管住,还管看病,一个同学说:“看病也不要钱,不去医院看看,躺在床上熬啥?”
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我们已是干部待遇,看病是公费医疗,吃药打针不用掏钱。第一次听到我已是干部待遇,看病是公费医疗,尽管当时发着烧,心里确实甜丝丝的。
生病不仅在学校看病不要钱,而且在校外医院看病还可以回到学校报销。
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使我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
一眨眼就填写分配自愿表了。轻松愉快地填完分配自愿表后,又亲亲热热地照了一张毕业生合影留念,同学们这才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
毕业分配的那年7月,我就由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成了“工薪族”的一员……
这就是我甜美的读书生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