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贾平凹、陈忠实都是西北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描写西北生活,他们都在我国文学史上站有一席之地,如今路遥已离开我们多年,今年陈忠实也走了,只有贾平凹还在披着狼皮写作。
我对路遥的认识缘于他的《人生》,读陆遥的《人生》时,我正在上初中,永远忘记不了主任公高加林趴在地上哭的情景, 我为高加林抱不平,不明白为什么因高加林是农村户口就不能到城里工作,难道就因为是农村户口就必须把一个有才华的人固定在土地上,就必须娶一个没文化的妻子么?多年后,读陆遥的的创作谈才知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陆遥不敢回答这个问题,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1991年陆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是他作品的顶峰之作,最能反应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即是普通人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平凡的幸福人生。
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的作品充满艰辛,追求成功,我青年时代读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让我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佩服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让我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从而奠定我的人生观,只要努力,终究能成功,但是虽这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渐渐的明白了并非努力就能成功,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与自身有关外,还与他所生存的社会体制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在我接触陆遥时,也接触了贾平凹,我读初中时,哥哥在上高中,他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散文是贾平凹的《丑石》,这篇散文阐述的道理是丑到极点便是美到极点,还在读初中的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但是《丑石》这篇文章却让我知道了贾平凹,开始读贾平凹的作品,开始了解西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贾平凹的《废都》则让我留连往返,在他虚实结合的写作中思考人生与社会,一个没有希望的体制,无论曾经多么繁华、宏大,终究会走向灭亡,成为废墟一片。《怀念狼》看似写虚,实则在“虚”中暗藏玄机,暴露了人性中的痛,贾平凹说:“如此越写越实,越生活化,越是虚,越具有意象。以实写虚,体无证有,这正是我把《怀念狼》终于写完的兴趣所在啊。”看得出,贾平凹写作并不轻松,正是这份不轻松,才让人读他的作品感到一份厚重与伤痛。
人到中年时,不再追求成功,开始思考人生与社会,思考人性,感觉陆遥的作品中缺少一种厚重,不深沉,不认同他的成功观。贾平凹的作品中有一份厚重与伤痛存在,让我思考,是我喜欢的,但不够宏达,读了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被小说中的宏大的历史场景和人物时代的家族叙述所折服,小说把人性的光芒,把人类的偏见,把家族的愚昧展现的淋漓尽至。让我感受到了厚重、伤痛、宏大和气势,感受到这是一部留芳千古的好作品。陈忠实的一生都在写《白鹿原》,这部作品凝结他的心血,一位作家一生只写一部作品说明这位作家耐得住寂寞,不为名所干扰,是让人敬佩的。
陆遥、贾平凹、陈忠实的作品不仅让我了解劝了西北,也让我学会了思考人生,明白了一些道理,感谢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为人类创造的精神食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