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誉为“南天佛国”的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

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有三大看点:一、有全球最高的户外青铜坐佛,巍峨坐落在海拔482米的香港最大岛屿大屿山的木鱼峰顶;二、雄伟的宝莲禅寺;三、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心经简林”。
宝莲寺后花园舍利塔。武侠小说泰斗查良庸(金庸)2018年11月13日出殡后送到宝莲寺火化,骨灰安放在宝莲寺海会灵塔。
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扵1980年到中国内地游览,观看了山东泰山的<金刚经>摩崖石刻,因而想到要创作大型<心经>想法。<心经>其实是儒、释、道三教所共尊的宝典,经文简约,但寓意深远。饶教授於2002年完成这篇心经墨宝,并于同年6月将之赠与香港市民。现以大型户外木刻的方式展示这篇书法创作。由于整篇书法分别刻于多条木柱上,近似古时书于竹简,因此名为“心经简林”。
“心经简林”工程于2005年完成。全数共三十八条,每条木柱的高度和位置均配合山形地势来安放,并依经文顺序排成“8”,象徴“无限”、“无量”,以示宇宙人生变化旡定的道理。在山坡上的最高位置的一条木柱没有刻字,象徴“空”的《心经》要义。
心经简介
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是梵文。“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园满;所以“般若波罗蜜多”意为:园满的智慧。这部经之所以被称为《心经》,是因为它含摄了佛陀园满智慧的精要。全篇仅有二百六十个字,是字数最少但最广为人知的大乘佛经。
《心经》所阐明的是“空”的思想。但空,不是否定宇宙万有的存在;不是虚无主义。是说:一切均有种种条件(或因缘)和合而起;条件具备则有,条件不具备则无。一切是因缘所生,所以没有常住不变的本体。空,也说明了所有观点的相对性。领悟了这“空”的智慧,便知道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均变化无常,只要改变因缘,一切都可以改变;也体会到凡事不必过于执着。这様,就能超越一切苦瑙和厄困,达到“心无罣懝”的境界,得到绝对的安宁与快乐。同时,明白了一切因缘所生,
就会珍惜和善用因缘,以达到自利利他的理想。
初读《心经》,也许会感到艰深难明,因为箇中道理非比 寻
常,若精心阅读,内省沉思,自能体会它所蕴含的宇宙奥秘和生命真理。
自三世纪至今,《心经》共有二十一种汉译本,其中以这篇玄奘所译版本最为流通,《心经》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广泛流行。逾千载以来,每日均于东亜僧侣及信众之间传诵。
以上文字摘自心经简林“亭子”内有关介绍。
前一篇:游广东韶关“水上丹霞”
后一篇:海钓2020年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