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爱妻的1888个日日夜夜
(三)
妻子赵大菊生病五年多来,我是不能生病,也不敢生病!
要知道,儿子在京城打拼,身边只有她一位高龄父亲,且在她生病两年后,老岳父又把股骨颈摔断了。这时的我便要一人照顾两人了。好在老天爷对我格外关照,五年多来,我身体不仅无恙,感觉上比以往更好。每次送她到医院透析,我们都当作是一次“旅游”。不过,从北京回来的一段时间里,情景就不一样了。那既要检验我的体力,又要考验我的意志力。当时我们住在军分区大院一栋宿舍的三楼(一楼有一个储物间),相当于三楼半。每次去医院透析,我要先把轮椅搬到楼下,再把她扶下来(回来时则是先把她扶到楼上家中,再下来搬轮椅),然后推着轮椅到老院。尽管如此,我们也是一路欢笑。相对于军分区宿舍,搬到八里湖电梯房,我们便是“别有洞天”了。每次到八里湖医院,我安顿好老岳父后,便推着轮椅,从六楼乘坐电梯下到—2楼,虽然从—2楼出去,要上一个不小的坡道,我每次都是一鼓作气推上去,一路小跑到医院。权当是一次体育运动。购买了电动四轮车后,更是“风光无限”。我推着轮椅,从六楼乘坐电梯下到—2楼,来到自家的车位,打开车门,让妻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然后高高兴兴的开着电动四轮车,从三号门出去,沿着风景秀丽的湖滨大道,驶向八里湖总医院。

在透析的病友中,有几位“活跃分子”,透析中,他们相互调侃,互爆"猛料",苦中作乐,以此打发时间。从透析室出来,妻子便把她听到的奇闻异事告诉我,与我分享。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好不快活!有时我也问她:今天护士进针的手法怎样,多数时间都是“很好”、“很轻”、“不疼”,有时进针的护士由于手法问题,她虽然感觉疼痛,但当护士问她时,她都说"不疼”——她学乖了。为此,我们就相互探讨:这就是好比有的人做事“讨诀窍”,有的人“不讨诀窍”,然后一笑了之。
当然,老天爷在眷顾我们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考验我们!在疫情严重时段,小区的进去门封控了,一些道路也封控了。我们每次只能推着轮椅从唯一的一道门——2号门出去,向北绕道到八里湖大道,再拐到湖边,前往医院。平时十多分钟的路程,要走半个多小时。遇到雨雪天,那更是一场考验。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11月30。按照医院要求,早上7时透析患者要赶到透析室做核酸,待核酸结果出来后,才能进透析室。那天一大早,风雪交加。由于疫情封控,小区只有一条进出通道。电动车四轮车因动力问题上不去。没法子,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就像是去参加一场战斗,“全副武装”:给她穿上棉军大衣,戴上四块瓦军帽,外面再穿上雨衣。为了御寒,还给她带上一个热水袋。我们6:41从家中出发,一路小跑,7:01就到了医院(当时护士还在做核酸的准备工作),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只用了20分钟,尽管头上、身上都是雪花,但脸上还是露出胜利的微笑。我自己累点不算术什么,当时最担心的是她途中出问题。好在她挺住了!透析回到家中,我高兴地对妻子说,我们今天是战风雪,斗严寒,完胜!
(熊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