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夫情冤11欲擒故纵
(2009-07-28 03:25:15)
标签:
讲故事军品交通欲擒故纵情感 |
分类: 鳏夫情冤 |
这对风华正茂的年青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一天下午,一个叫但霞的女同学乘坐总厂一辆货车回到总厂,可是,她下山的第一件事,不是急着回家,而是去找秀梅。
虽然只有10多天没有见面,但她俩都有“如隔三秋”之感,秀梅也觉得很高兴,“不愧为是老同学,下山后还专门跑来看自己”。可老同学见面的第一句话既不是叙叙旧情,也不是嘘寒问暖,而是提出要与秀梅换工作。
秀梅是个很知趣的姑娘,她清楚老同学是在重要的单位(军品分厂)、重要的岗位(分厂总机)工作,总厂对此有着特殊的要求,而自己……她倒不是害怕山区工作、生活环境艰苦,只好委婉地回答同学的“好意”:
“这是组织的安排,我们自己也不好换。”
工作未换成,老同学只好不高兴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两年后才从山里调回来。
另外俩名女同学却没有她这么“幸运”。她们由于分厂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终因耐不住寂寞,“红墙出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就在但霞这几位正处在青春期的含苞怒放的姑娘,为军品分厂交通不便、生活枯燥无味而感到苦恼的时候,有两名男子给予了她们格外的关心。一个是分厂的卡车司机,名叫周爱国,退伍军人,杭州人氏,28岁,三年前在老家结的婚,妻子因为不愿离开“天堂”,夫妻俩便过着“牛郎织女”式的生活。
周爱国人高马大,不仅车开得好,还烧得一手好菜,很讨姑娘们的喜欢。姑娘们每次下山都是搭乘他开的便车,他每次都是有求必应。
遇上班时间出车,姑娘们无法随车下山,他便一家一家地给她们捎带东西。有时因时间紧,来不及一家一家地跑,他就自己掏钱给姑娘们买些她们喜欢吃的食品。这让姑娘们好生感动。
更让姑娘们陶醉的是,每天晚上,只要分厂未安排政治学习,他都要给她们讲“革命故事”,讲自己在部队的革命经历。他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肚子里却有着讲不完的革命故事,而且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故事结束后,还要给姑娘们做一顿可口的夜宵。更难得的是,夜宵的“食品”,都是周爱国从山上采摘的野菜和猎获的野味。
因此,姑娘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周大哥”。
就这么过了三个多月。
一天晚上,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周爱国却一反常态,不给姑娘们讲故事了……更让姑娘们难以忍受的是,一个星期后,连“周大哥”的“尊容”都见不到。
开始,姑娘们以为他出差了,直到一天晚上,但霞看到他驾驶的卡车停在车库里,才知道“周大哥”是故意不给她们讲故事了。
姑娘们一个个就象是掉了魂似的,连上班都打不起精神来。
但霞和名叫肖红卫的同学,虽然心里不好受,但转而一想,讲不讲故事是人家的自由,你总不能强迫人家?也就试着参加其他“活动”,好在军品分厂的青工多,况且还不乏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来的年轻人。
一个叫张卫东的上海青工,就曾几次到宿舍里找过肖红卫,因她爱听故事,也就没有答理张卫东。
另一位名叫李倩的同学,却“不甘心”。她认为,“得到的东西是不要轻易放弃的!”
“你让我们听入迷了,几乎成了你的‘俘虏’,现在想不讲就不讲了,想‘抛弃’我们就‘抛弃’我们,没那么容易?你还不知道我姑奶奶的厉害!”
于是,每到晚上—也就是“周大哥”原先讲故事的时候、讲故事的地方,她都要变着法子找到“周大哥”。“周大哥”不讲故事,李倩就一直跟着他、“粘”着他。
耐不住李倩的死磨硬缠,一天晚上,“周大哥”终于给她“单个教练”了。
直到深夜11点,李倩仍没有离开的意思。
一对孤男寡女就这么坐着,你看着我,我盯着你。
终于,李倩和“周大哥”心中的欲火燃烧起来了,如同干柴碰到了火焰……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