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原始的古长城与现代交融的古北水镇

标签:
旅游文化时评古北水镇历史 |
分类: 5旅游见闻 |
之前有人在网络介绍,燕京郊区的古北水镇不错,值得一看;尽管里面的住宿很贵,但风景如画,大有北方江南水乡的韵味。也是偶然的机会,在亲友的安排下择日前往。
5月初的京城,刚刚经历了一场严峻的风沙天气,忽然变得十分晴朗。这天风和日丽,阳光充足,蔚蓝色的天空,微弱的西风伴随着旅行,有些凉爽。
古北水镇主要是在清代时期,为了防御外域之敌的入侵,在司马台长城脚下修建的旧时兵营。后经完善修缮,打造成一个集旧兵营、水乡、集市贸易、娱乐休闲、集南北建筑风格、旅游的山乡美景区。
里面有清代时期留下的镇远镖局旧址、八旗会馆、旧时经历上百年以上的司马台长城遗址;还有印染坊、剪纸、皮影社、风筝坊、灯坊、密云大舞台;湖泊、水乡河渠、南北不同的建筑;小镇集市活跃,各种的民间坊、小玩意儿、餐饮旅店等一应俱全;还有山顶的天主教堂、书院、寺院等等。
第一,缺少兴奋感。大概我去过一些地方,见到过这里曾经有过的市面或场面,感觉有雷同的地方。比如,建筑风格。休息的时候,旁边有一位从河北沧州过来的农村青年女性,我问她:“看了怎么样?”她的回答让我有同感。她用河北家乡话说:“和哪们家村儿里差不多滴”。
她说的差不多就是讲这里的建筑,我也回过老家,河北省唐县。在那里,我看到的老民居就有一种不曾相识的新鲜感。为此,我还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老家的房子为什么经历差不多百年,有的现在依然存在并比较完善。就是因为老家在深入简出的太行山区,不管外面如何打仗,这里缺少战乱的破坏。所以,百年房舍依然保存完好。
老家的房舍都是北方式青砖灰瓦,屋脊上翘,图案玲珑,具有古朴的乡村风格。在古北水乡,大致也是这种风格。
第二,是何曾相识。古北水乡里因为主要表现的是清代风俗,满族乡情,民居里的风格就是满族人的生活习性。比如,室内陈设的大炕、对面炕、养活孩子吊起来的东北小吊床;八旗会馆里练兵的兵器;使用的家具;水乡里各行各业满满的商业行为等等、等等。这在努尔哈赤的故乡赫图阿拉城、沈阳故宫、内蒙赤峰喀喇沁旗的王爷府、呼和浩特市的绥远将军府都曾见过。
让我感到特殊一点的是染坊,看到那些简单、粗糙的木制织布机,各种山上长出的野果、草药制造出来的燃料,让我惊讶,古人真聪明,竟然可以在野草里面找出染织布艺的红、白、黑、黄、绿色等燃料,用纸刻花,在布料上造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织成衣锦,体现出等级制度的社会人物来。
大人物穿绫罗绸缎,小人物穿粗布衣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衣帽取人”。织布、做衣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成果。至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衣锦取消了“衣帽取人”的旧观念。
古北水镇也有值得一看的景色,司马台长城。据说,是我们唯一没有修复过的古老长城。登上司马台长城,看着残壁不堪的古老城墙,有的地方只有脚下的碎石、碎砖,而且已经斑驳、久远;仿佛千百年来,历史在沉重中度过了日月轮回的沧桑;我们的祖先为了捍卫这块土地,驰马疆场,刀光剑影,奋力拼杀,横尸遍野,展现出一幅英烈的长城风云的画卷。
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屈的象征。夜色来临,燕山山峦上起伏委婉的司马台长城灯火通明,山色浪漫,着实迷人,是中华民族和祖国山河不屈的象征。
水镇的夜幕降临,灯火执仗,夜景辉煌,曲曲折折的河道,高低不同的石桥、曲径通幽的胡同、临街的商业门面、餐馆、茶道、酒家、旅店、戏剧舞台,各式建筑,在灯火的映照下,显示了古北水乡与众不同的美丽景色。
更有一道不容忽视风景线,那就是山乡水镇、万里长城与月光的相互映衬,那真是历史久远与现代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