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军号情节

标签:
八一建军节建军84周年文化原创生活记录部队生活军事情感军旅杂谈 |
分类: 1军旅生涯 |
永远的军号情结
——纪念八一建军节(从军之路)
当了三十多年兵,如今犹抱琵琶半遮面,半推半就,羞涩离开了绿色的“恋人”。但记忆中刻下的生物时钟,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沿着一条预定的轨道运行,那就是我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军号情结。
十几岁从当兵第一天起,便天天聆听军号,听号起床、听号出操、听号吃饭、听号上班、听号下班、听号睡觉。一天24小时,围绕号令生活、训练、工作。每天如此,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脑好像有了固定的信号和生物时钟的条件反射。
号令,让我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一个特别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的作息时间,就是跟着军号走,做什么不用看时间,只听号令。
我在军营单身生活17年,吹号下班便进食堂,养成了下班就吃饭的毛病。结婚第六年后,第一位妻子来到部队,我上班,她也上班。我下班,她也下班。开始,我到家吃不上饭,很不习惯,进家门就要吃,“逼”得“老大”没办法,只好提前把饭做好,下班后再急三火四炒上一个菜,便达到了我下班“紧急”吃饭的目的。
我家几十年,天天中午吃凉饭、一个菜早已成了习惯。儿子小的时候从爷爷家过来,看见每天中午只有一个菜,很不理解,就问“老大”:“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中午就吃一个菜?别人家都好几个菜。”“老大”无奈地告诉儿子:“你爸着急吃饭!所以,只能做一个菜。”
后来,儿子上初中,干脆去别人家吃饭,也就不再问了。没有办法,军人,只听号令,不能听别人的。
遇到有时停电或节假日,有人提前十几分钟把饭菜做好,问我吃不吃?我说:“还不到点。”有人便不高兴地扔出一句:“今天停电”,或“今天休息不吹号。”那我也看看表,非要等到“吹号”的时间。
如今离岗了,家人做好饭菜,问我吃不吃?我若说不到吃饭时间,有人便生气地说:“你还等吹号呢”?
有时自己想想也挺可笑,但没有办法,在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中,生物时钟已经在多年的训练下,把它固定下来;在思想与意识中,军号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客观反应,并成为职业军人的一种特殊生活。
如今,起床、出操、吃饭,作息时间,仍然按照军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早上吹号起床,“出操”,部队在操场上跑步,我到马路上跑,还不服输。一段时间,听说要求干部在17分钟内跑完三千米,我也找个训练场跑三千米,并达到在要求的时限内跑完。
部队搞游泳训练,我也参加,每天不误。上班号吹响了,我便出门,坐在办公桌前,读书、看报、写文章,一切都沿着军号吹响的节奏生活着。我讲不清楚为什么?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还是在心中结下了我永远也挥之不去的红色记忆?使我在军旗下,与军号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能二者兼而有之。
八一建军节光临,咱当兵的记住了,那是咱的生日!
一把古老的军号,让我们记忆那艰苦的岁月
号令,培养了一名军人的纪律观念,令行禁止!
军号,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吹出了军人的生活状态。
怀念军号,怀念军旅,军号长鸣!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