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追风筝的人救赎人性宽容 |
分类: 【为你而来】 |
如果我们睡着了/我们就是昏昏沉沉的人/如果我们醒了/我们就在上帝的手中/如果我们哭泣/我们就是上帝充满雨水的彩云/如果我们微笑/我们就是上帝此刻的闪电/如果我们气愤、打斗/这就是上帝愤怒的反应/如果我们追求和平宽容他人/这就是上帝爱的反应/是我们处于这个混乱的世界吗?
这是阿米尔和父亲在逃亡路上朗诵的诗歌,当时的车厢里人多,阿米尔透不过气来,父亲鼓励他朗诵诗歌。这次逃亡正是因为战争导致家园的失去,阿米尔不得不带着童年的记忆和不舍离开这里。他的童年里有那个同父异母的仆人哈桑,以及自己的懦弱、自私和逃避,这次逃亡是个暂时解脱的办法,他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成长、醒悟,然后踏上救赎自我心灵的路途,最终得以微笑。
阿米尔生性胆小,遭人欺负,从小就会讲故事,但是父亲一直不看好,他不认为他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一次次的否定,年幼的阿米尔记在心上,这也为后来的谎言埋下了导火索。哈桑作为仆人,却处处透露着善良和宽容,那不是伪装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在他面前都不敢有丝毫杂念,所以,阿米尔为他的谎言纠结了二十年。人世间就是有这样不求任何回报竭力保护朋友的人,一直到死都在牵挂对方。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因为父亲的利益,却要有不同的待遇,仿佛哈桑理应保护阿米尔,那是他的职责。事实上,哈桑也确实践行了。自己的生日,主人问他想要什么,他挑选了风筝,为风筝大赛。大赛胜利后,阿米尔接受众人的赞扬,哈桑却去捡回风筝,回来的路上遭遇普什图族男孩儿的强奸,这是一个文化和种族的差异引起的冲突,因为哈桑是低等的哈扎拉人。面对暴徒的挑衅,他坚定地说到“我们是朋友”,这种胆量也令暴徒汗颜。手足无措下人容易走极端,哈桑遭到了强奸。而偷窥的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面对冻得发抖把一行血迹留在雪地上的哈桑,阿米尔第一次撒了谎,哈桑其实明白,但只是轻描淡写到“回家吧,主人会担心的”,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接下来两个孩子的疏远,父亲有察觉,他鼓励阿米尔:“不要说谎,说谎会导致一系列错误的发生”,但是阿米尔不敢面对自己。不仅撒谎,而且栽赃说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于是,哈桑和父亲被赶了出去。这是一个让人质疑的环节,为什么主人没有相信在他们家呆了四十年的仆人?
而后,阿富汗因为战争,阿米尔不得不和父亲逃往美国,在那里读书生活恋爱成名,但童年的记忆是他不愿意去面对的梦靥。所以当他接到父亲好友的电话时,他犹豫了,一句“这里有你找回自己的路途”,让阿米尔终于鼓起勇气回到故乡。然而,物是人非,那里不是记忆中的故乡,而是塔利班组织统治下的时刻都会面临死亡的囚笼。就连山丘上的小石榴树上刻得字也扭曲变形,但字迹印在了心上:“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统治者)”。当友人慢慢道出真相,阿米尔不愿意相信的事情不得不接受,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说“我是孩子的叔叔”,还是儿时强奸哈桑的那个魔鬼,但这一次他直面自己勇敢接受挑衅,最终得以成功逃脱。这是一次心灵的自我斗争之旅,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心魔,当微笑由衷流露时,那是一次人生的洗礼。
说到此,不得不提一下异域文化,当然,场景的塑造完全看不出来那是中国的新疆,但是热闹的街道并没有衬托出文化的深层次,仅只是粗略带过,这是影片的遗憾。
看到哈桑临终前写给阿米尔的信,我们再一次动容,为这个善于宽容的人,他说,知道阿米尔用的是英文,自己也开始学习,并要索拉博一起学习,他相信儿子会成长为一个好人,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他相信有一天,阿米尔会回到他们童年玩耍的这片土地,故地重游;他也相信鲜花会再次在街道上盛开……天空满是色彩斑斓的风筝!
还是风筝,却是异乡,不是儿时的伙伴和朋友,却是自己的侄子,灿烂阳光下,面对胜利,阿米尔说出了哈桑当年对他说的话“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原著是:For
如果你正在救赎的路上,不要迷失,也不要彷徨。因为,自我救赎的路途并不遥远,跨越你的心灵就是坦途一片,坦诚面对错失的过往,勇敢迎接未来,付出你的爱,有关怀、有宽容、有理解、有悲悯、有光辉、有人性、更有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