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恩献
恩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01
  • 关注人气:3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2013-08-25 22:57:17)
标签:

旅游

分类: 神游华夏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 一路向北”(6):

  移天缩地在君怀”   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在承德当然要重点看避暑山庄了,尽管是第一次来到,但事先做过旅游功课,感到一切又似较熟悉。如说避暑山庄有九门之多,按等级和用途区分,可谓等级森严,泾渭分明。有供皇帝出入的山庄正门丽正门,皇帝去各寺庙上香的西北门,喇嘛进宫诵经出入的流杯亭门,外国使节出入的惠迪吉门,出入捷径的碧峰门,运粮的仓门,供牛羊牲畜进入的铁门,过去供信使人员出入(现为承德居民凭年票进入)的城关门我们要进入的德汇门,规制、大小与丽正门一样(只是门前没有石狮子),是过去宴请王公大臣观戏的城门。呵呵,我们就是山庄“宴请”的“王公大臣”了。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拿到新买的避暑山庄游览图及老年半费的60元门票,望着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德汇门城头,让人感慨:这建于康熙年间,建成于乾隆,耗时近90年的避暑山庄,原名热河行宫,约564万平方米,为颐和园的两倍,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历史见证了清帝每年足有半年的时间在此会见王公贵族及外国使节、处理奏章、消夏避暑,所以这里就是清朝的“陪都”呀!“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望着联合国教科文颁发的“世界遗产”标牌,我想,山庄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在建筑上,它撷取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它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人文胜迹与湖光水色达到完美结合的境界。山庄值得骄傲呀!“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据说,山庄最大的特色是园中有山,山中有园,山水相间,景色可以“山雄水秀”来形容。避暑山庄的五百多公顷,按照中国地形地貌选址设计,以东南湖区、北部平原、西北山区构成中国版图的缩影,山庄内楼台殿阁,寺观庵庙等古建筑达120多组,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为一园。浓缩了中国的地貌,浓缩了清代的历史。漫步在山庄,就能了解到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山庄很大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园中精华——东南湖区。在向北的途中,我们见到了从城关门凭年票进入的大批市民,在山庄各处做着健身活动。人员之多,范围之广,颇使我们几分惊讶,也算是进山庄的第一印象吧!“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这儿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因此我们来到了第一处著名景点水心榭。“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水心榭在避暑山庄东宫之北,下湖和银湖之间,跨水为桥,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御笔题额。乾隆十九年(1754年)列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八景“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上列亭榭3座,南北为重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为进深3间重檐水榭。“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榭在水中,两旁空间广阔,碧波荡漾,四望皆成画景,确有“飞角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的诗意。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榭东建有仿苏州狮子林文园狮子林内有十六景,是山庄园中玲珑秀丽之园山庄内的荷花极富盛名,七八月份荷花满池塘,一直开到9月末。“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山庄的荷花与其他地域的荷花很是不同,开的早,败的晚,特别值得一看。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过水心榭,右有箩月松风,左有月色江声,主殿康熙题为“静寄山房”,是清帝读书之所,景色甚美。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密树木丛林之中,有钓鱼亭显露。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路边有大片的鲜花盛开,争奇斗艳。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拍照。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忽然,前面一小岛巨石上书“金山”,读罢才知这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寺。是当年帝后祭祀真武大帝、玉皇大帝的地方。“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跨水过桥,登上藏在密树中的金山岛,高高的金山寺呈现眼前。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寺下有“芳洲亭”。各种建筑以曲廊、回檐和石级相连,形成楼上有塔、楼外有阁、阁下有亭的“寺裹山”的奇特格局。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参观完金山寺,沿着长长的湖边木栈道,我们继续前行。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哈哈!在一处叫依绿斋的庭院时,我们又遇上了许多挥臂鼓掌锻炼身体的市民。一查游览图才知,这里接近流杯亭门(东门),是健身活动的场地。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其中,有些市民就绕着这个篆字活动,不知是什么讲头。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东有小溪曲沼洄沿,前后临池的康熙三十六景之二十三景“香远溢清”,每当荷花盛开之际,雨过风来,荷香四溢,芳菲袭人。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多次在此与大臣、蒙古王公饮酒赋诗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山庄极为重要的景观要素——热河泉避暑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来自热河泉,热河发源于避暑山庄诸泉的一条涓涓细流,是中国最短的河流。冬季水温为8℃。此时,浮萍点点,泛起阵阵清香。战友们在泉侧刻有“热河”两字巨石前合影留念。“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热河泉对面萍香泮,建于乾隆四十二年一四十七年(1703~1708年),为一组庭院建筑,南有面水殿三楹,为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此处前俯泉水,水上架木为桥,水中冬有碧藻.夏有青萍。清帝常于此处观赏青萍,乾隆曾在诗中写道:“香风摇荡绿波涵,花正芳时伏数三。词名关山月休怨,来看塞北有江南。”微风乍起,萍香袭人,湖中荷花与岸柳鸟鸣更是鸟语花香,恐是江南也难以寻觅的佳景。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沿萍香泮湖边向西,你可以看到御瓜圃,不用说,这里是当年清帝种瓜种豆的地方。如今的御瓜圃,还种有各种瓜果,此外,还有各种豆类、瓜菜等等。“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坐落在避暑山庄澄湖的北岸、万树园的南端有一通绿毯八韵碑。让我们一度留连。碑高2.54米,面南额首上雕刻着祝寿图,碑趺上八仙人物雕刻得情状飘逸,神态潇洒,眉眼传神,口鼻有情,颇有呼之欲应之势。碑身面南镌刻七言诗《绿毯八韵》描绘了万树园、试马埭一带草原风光;面北额首上雕刻的蝙蝠翔姿逼真,碑趺上的麋鹿悠然自若。碑上的全幅雕刻象征着福、禄、寿。碑身面北镌刻五言诗《平旦》赞美了山庄的早晨。两首诗都是竖写,字迹清晰,结构严谨,风格秀丽,充满了诗情画意。现将《平旦》诗抄下供欣赏   

        孟子言平旦,惟戒人梏亡。岂知曲阿明,所被遍圆方。

                 粤宛鼓太和,清明含百昌。夜气于旦见,匪谓阴胜阳。

                 我每因宵衣,逢斯于山庄。金乌扶桑枝,沧沧复凉凉。

                 露光湛浅芜,其芳袭人香。林禽与原兽,各自适其常。

                 何所容好恶,人物胥同良。出王及游衍,亦怀抑戒章

                                    辛丑季夏月下浣御笔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水流云在”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在位于芳渚清流之北,与烟雨楼隔湖相望。为“康熙三十六景”最后一景。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如今,水流云在”亭成了市民合唱队练歌的好地方。此亭位于内湖与澄湖相交处,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乐器悠扬,歌声嘹亮,动静变化妙不可言。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康熙三十六景二十四景金莲映日”,不知这景色可符合?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山庄最著名的景点——烟雨楼隔湖相望,不由令人心驰神往。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赤橙黄绿青蓝紫,九位战友来合影;要问人间何为贵,老年知青竟风流。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山庄康熙题额的沧浪屿”,位于山庄如意洲乐寿堂西北,水芳岩秀殿西侧湖滨。皮墙环绕,中心建有殿堂六间。南为垂花门、前庭,庭右曲径幽深,庭左长廊直通正殿。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七景。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北三间在水池之上,池水清澈见底,红色鲤鱼漫游于睡莲菱叶之间;池北假山,奇形怪状,参差不齐,挺拔陡峭。这座玲珑剔透的园中之园,殿堂、水阁、清泉、假山同门座、小亭、曲廊巧妙组织在一起,相互因借,不旷不抑,恰到好处。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清乾隆帝南巡,见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景色秀丽,遂摹其图,并于山庄内按图兴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动工,翌年完成。

“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烟波致爽殿:是正宫后寝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庄的寝宫。“一路向北”(6)“移天缩地在君怀” <wbr> <wbr>避暑山庄万里观(上)
    康熙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故名烟波致爽,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未完,请看下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