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2010-11-12 22:08:56)
标签:

神通寺

水陆法会

佛教文化

仿唐建筑

杨坚

胜地

分类: 泉城风物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前言:济南南部山区美丽的山川之中,拥有多处国家级重点保护古迹文物。其中隐藏着一座久负盛名的寺院遗址,这就是神通寺遗址。神通寺遗址是山东地区最早的一座寺院遗址,南北朝隋唐一直是山东地区的佛教中心,虽然千年的风雨斑驳了寺院的辉煌壮丽,但至今遗存的古塔旧碑、墓葬塔林、摩崖造像等,却依然焕发着熠熠光彩,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泰山之阴的锦阳川柳埠神通寺,近期举办山东省济南市首届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活动,这可是件新鲜事。这不,我与家人又一次来到了柳埠神通寺。初次来是35年前的事了,呵,呵,那时我还是单身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也许济南最好的地方,就是这柳埠了。但见,群山逶迤,黛色如烟。众多车辆,行驶山间。路边,溪河长流,摇桨泛舟。古迹众多,文物荟萃。清爽空气,沁人心脾。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进入柳埠镇东北的通天峪,还没到神通寺大门就看到那众多朝拜的香客,拥挤的停车场了。一下车,就看到一组气势恢宏的仿唐建筑群了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这组仿唐建筑群,就是1999年新仿建的神通寺。1975年我刚刚从建设兵团回到济南,闻柳埠古迹神韵陪老父亲初游到此。那时神通寺一片荒废遗迹,哪有现时的浩荡规模!站在神通寺山门面前回想往事,望着那秦殇电玩游戏中才出现的后汉风格的塔楼,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来。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近年来,为便于管理和保护,神通寺遗址周围的建筑都统一划归“四门塔风景名胜管理区”。图为四门塔景区游览示意图。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虽然众多农民卖山货所体现的是市井文化,但影响不了我对神通寺的追溯与遐想:我知道佛教自两汉间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现留有大量的佛教遗存。
相传柳埠神通寺初建于东晋,创建者竺僧朗,故时称朗公寺。到了隋代,改名神通寺。当然这与隋文帝杨坚弘扬佛事有关,因杨坚小时候由尼姑抚养,故对佛教有感激之情。又因他在济南找到了外祖父家的亲属,而对济南尤有一番感情,由此朗公寺特被赐名“神通寺”。据考证其石雕佛像最早始于北魏,最晚以宋代为限,而以隋唐两代存留的作品为多。现存最早的佛教遗存虽是建于北魏时期的济南千佛山黄石崖石窟造像但在济南地区佛教真正形成规模,却是在历城柳埠镇。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拉回思绪,细观山门面前的石碑——东面的一块上书朱色的“华夏第一名塔”字迹。这
第一名塔即是柳埠著名的四门塔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西面的一块上书绿色的字迹古迹春深,四围山碧,门延龙虎,塔接风云。横排亦读古四门塔,也很有趣呀!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神通寺殿门楣正中挂有神通寺”匾额,是由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文怀沙题写的。匾额中镶嵌金色的瑞云等佛法宝器图形。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匾额下面挂有法会道场”几个大字的横幅。我想,首届法会道场只所以选在神通寺,绝对与神通寺山东第一寺”的号称有关。据考证,神通寺始建于公元351年,是齐鲁最早的佛教寺院,为佛教在山东的发祥地。而山东青州另一个佛教中心,则是100多年以后的事了。有幸观看首届法会道场,很是高兴。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先来一张寺庙院墙上的禅语佛光普照”及钟楼上站立的和尚。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历史上神通寺几经兴衰,最后多剩遗迹。景区内的佛像命运也多舛近代先后有8尊造像遗失或被盗,引起了海内外的轰动。反映被盗造像的电影《神通佛影》已于2010年10月21日开机拍摄。现在我们看到的正是剧组在神通寺景区选景拍摄。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电影《神通佛影》剧组正在神通寺选景拍摄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殿门内的彩塑天王神像——雷公神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殿门内的彩塑天王神像——电闪神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阵阵诵经的声中,我看到,新建的神通寺是两进院落,由山门、殿门、中殿、大雄宝殿和前后院的东西神殿组成,地面积据说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方米。感觉建筑构件宏大、主次分明、变化有致,体现了盛唐的建筑特点,不愧齐鲁第一家仿唐建筑群。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中殿坐北朝南,单檐庑殿顶,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是典型的仿唐建筑风格。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这是中殿内诵经的场面。据说,水陆法会道场全称为首届法界圣凡冥阳两利水陆空大斋普渡胜会届时七日中,恭请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哲法师主法,并迎请十方诸佛菩萨、护法龙天,两岸四地108位诸山长老,清净莲友,证盟功德。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由于不懂佛教,更不懂佛教法事。特将所见“水陆法会时间安排”转贴如上。

后来转了一圈,才弄明白,水陆法会的道场分为大坛、诸经坛、法华坛、净土坛、华严坛、楞严坛、内坛七大坛口。外坛和内坛的情况具体如下:
   大坛:由诸位法师拜诵《梁皇宝忏》。主坛上供三佛和观音菩萨位,坛前安置  读经用的经台和香、花、水、果、灯等贡品
  诸经坛:由诸位法师讽诵《金光明经》、《无量寿经》、《梵网经》等诸经
  法华坛:由诸位法师诵《法华经
  净土坛:由诸位法师诵《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名号
  华严坛:由诸位法师诵《大方广佛华严经
  楞严坛:由诸位法师诵《楞严经
  内坛活动主要有洒净、结界、发符、请供上堂、告赦、请供下堂、圆满香、圆满供、送圣等佛事。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净土坛诸位法师的名号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东西各有两座神殿,各神殿内都供奉着各路神仙。图为楞严坛诸位法师诵《楞严经》情景。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净土坛由诸位法师诵《阿弥陀经》{阿弥陀佛}名号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这路神仙认识——重枣脸,卧蚕眉,捋美髯,读春秋,应该是财神——武圣关公吧!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殿门东侧的钟楼,被设为华严坛。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殿门西侧的鼓楼,被设为华严坛。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奇怪的是,在殿门后西侧石台阶上,一供桌上临时安放着一尊似纸板做的像,很像皮影戏中的人物,只见他一手举旗挥动,一手持剑下垂,像是在发号施令做法。不知是什么神?在水陆法会里,任何职、起何职能?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在通往第二进院落的过道里,我看见一块“佛基永固”的石碑,是神通寺钟鼓搂奠基时的立碑,不知何故横倚在此。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第二进院落也是四方院落,主要的建筑是大雄宝殿。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水陆大法会,又名水陆道场、水陆斋。此会因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一切水陆亡魂而设,而且须将饮食撒在陆地与河流湖泊之中,故称水陆大法会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这里设的是大坛,大雄宝殿扁牌下挂着“启建首届护国熄灾法界圣凡冥阳两利普度大斋胜会”的标语。这种法会的特点是:时间长,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规模大,参加法事僧人最少百人,多则千人、万人。法事全,凡佛教各种法事,无不包括在内。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大坛由诸位法师拜诵《梁皇宝忏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主坛上供三佛观音菩萨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坛前安置读经用的经台和香、花、水、果、灯等贡品。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上香的、观看的人很多。

 通过资料,我大致了解了柳埠佛教的盛衰与神通寺的兴废:魏晋南北朝,佛教在我国广泛流行,这一时期,佛教济南也开始兴盛,以历城柳埠朗公寺为中心,形成了山东一带的佛教圣地。济南柳埠佛教的盛衰与神通寺的兴废是同步的。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据传,前秦时神通寺规模已经不小,但今天我们很少能在济南看到北朝时的佛教遗存,这可能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574年的两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有关。济南作为山东当时的佛教中心,首当其冲地遭到了禁灭。发展至隋唐时期,佛教济南达到鼎盛,留下了众多的佛教胜迹。不仅目前的遗迹大部分都已建成,而且规模还要大。这种繁盛一直延续到宋代。我们今天看到隋代的佛教遗迹比较多,这是因为隋文帝杨坚出仕北周时,对周武帝取缔宗教的行为反感,而且其母吕氏出生于济南,为纪念她,文帝下令重建神通寺“以通征屡感”。再加上后代的统治者都比较扶持佛教,所以此时期在济南建造了大批的佛教建筑。
  隋文帝当权后,佛教在神通寺重新兴旺,一直到宋代都是兴盛异常,大建佛塔,广造佛像,达到了“上下诸院,十有余所,长廊延袤,千有余间,三度废教,人无敢撤”之规模,被誉为“三齐名刹”。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宋代开始,济南另一处佛教寺院灵岩寺到了其最盛期,由此佛教中心发生了转移。神通寺到了元明时期已经开始败落,据记载,神通寺在元末遭火焚,一直到明弘治年间再次重修,但香火远不及以前旺盛。清以后,神通寺逐渐衰败,殿宇倾圮为遗址。现佛塔、墓塔林、摩崖石窟讲经堂的部分石柱、柱础犹存。但从其面积和规格上,我们似乎可以想见以前连楼垒阁、香火不断的情景。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1999年,由历城区人民政府投资,在神通寺遗址前建设了仿唐建筑群——神通寺遗址博物馆。这组建筑构件宏大、主次分明、变化有致,体现了盛唐的建筑特点,是齐鲁第一家仿唐建筑群。并且在室内展出了神通寺历史沿革、文物介绍、发展变化、历次维修等图片资料和解放以来神通寺出土的文物精品。
  神通寺历经1600多年,几度兴废,保存了各个时期的珍贵文物。它们的存在,为保护和发掘神通寺遗址,揭开神通寺遗址之谜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和史证。

柳埠寻幽(一)罕见的神通寺水陆法会道场
   虽然,千年的风雨斑驳了神通寺寺院的辉煌壮丽,但至今遗存的古塔旧碑、墓葬塔林、摩崖造像等等,却依然焕发着熠熠光彩,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