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恩献
恩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01
  • 关注人气:3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2010-10-10 23:39:30)
标签:

李清照纪念堂

女词人

金石录

文学艺术家

词圣

杂谈

分类: 泉城风物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不仅有大画家王雪涛、李苦禅纪念馆、军旅雕塑家仇志海陈列馆而且著名的“李清照纪念堂”及她的蜡像馆,就坐落在趵突泉畔的漱玉泉边。“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李清照纪念堂前院门楼,是一座飞檐圆顶的四柱抱厦,双脊比翼,颜额挂有牌匾,上写“李清照纪念堂”。李清照山东济南历城人,是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可以和苏轼、陆游、辛弃疾并列,也可以和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前代风格大师比肩。因为她诗词文赋无所不通,而尤以词闻名于世,她的词无论是感情、形象的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锤炼都非常自然真实,几近完美。在艺术风格上,清照的词是人们公认的婉约词派代表,以浅俗易懂、明白如话为特点,被人们称为“易安体”,深受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喜爱。

          http://a3.att.hudong.com/28/19/01300000178518122706194038140.jpg

   纪念堂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记载,于1959年为纪念杰出的宋代女词人建造的。这座纪念堂当时占地300平方米。经1999年扩建,现在面积4000多平方米,具有宋代典型的古典建筑风格堂阁亭台,溪水环绕,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李清照纪念堂之一。“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纪念堂门楼上挂有“李清照纪念堂”木刻牌匾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为李清照题的词。纪念堂分东西两院,东院有李清照蜡像馆,西院则是李清照故居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门楼里屏风上的题词,前面是“一代词人”的题词。“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屏风后面,是郭沫若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传诵千秋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第一个院落两面石壁刻有各时期碑文。东侧曲廊的墙上,镶嵌着30多方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李清照诗词碑刻。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欢的植物。歇山飞檐绮丽多姿,悬山抱厦丰富多变,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飞亭叠瀑。图为正厅东侧曲廊间有“叠翠轩”。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西侧曲廊南端有“溪亭”,亭旁有“洗钵泉”。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走在曲廊里,看到的的花窗会感到很有意境的。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纪念堂正厅为“漱玉堂”,匾额亦为郭沫若所题。正厅门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讲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处的优美环境,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讲的是李清照写的词以及为她的丈夫《金石录》所做的序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

   李煜南唐君。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他的词《虞美人》是这样写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也是他的绝笔词。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书法绘画,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作为帝王他是失败的,但作为文人,他则是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纪念堂正厅中的白色塑像就是李清照,只见李清照秀发香腮、手持书卷,眉字深锁,若有所思。神情清秀典雅,颇有大家之风。由著名雕塑家王昭善等用石膏创作的雕塑,象征着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身后是郭沫若李清照纪念堂的题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左边小展室是李清照详细的生平及行踪图。右边展室陈列着后世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书影及李清照年会的盛况照片。  
    堂壁上布展许多古人及今人茅盾叶圣陶冯沅君舒同臧克家李苦禅等名人书画。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厅内陈列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墙上是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橱窗内陈列有各种版本的李清照词作,以及海内外学者的研究专著。“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各种专著期刊等。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墙上的一幅画像,是李清照31岁时的画像。不过,李清照看上去显得挺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等大家看了她的生平就知道缘故了。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展室内涵风格各异,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的丰富的一生与伟大成就。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武中奇题写的一代词人李清照介绍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纪念堂西院为易安旧居。院中假山堆叠,亭阁耸立,瀑布直挂,小桥流水,奇石玲珑,松竹相映,十分雅致。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由东侧沿曲廊往里走,或从西侧踏过一条竹林幽径,是李清照纪念堂后院“静治堂”。静治堂”——原是赵明诚居莱州时宅第的名字,取“静心治家”之意。两侧抱柱楹联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所书:“济南泉水洛下园林间气英华钟韵语故国前尘归来梦影偏安文献让遗嫠”。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堂内有两个展室,里面陈列着四组栩栩如生的蜡像:书香门第”、“词坛绽绣”、“志同道合”、“流寓江南”,从不同时期再现了李清照的生活。让我们去李清照蜡像馆去了解一下这位著名女词人的一生吧。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第一部分是父母教诲:——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出身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博学多才。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善文。李清照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双亲熏陶,加上她资质聪慧,酷爱读书,故成为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尤以词作蜚声文坛。  

        http://img.lotour.com/test/zhoubian/beijing/201007/img483888.jpg

                                 李清照栩栩如生的蜡像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第二部分是师坛绽秀:——李清照才华横溢,博学多能,十多岁时就很有名气。她待字闺中,聪敏好学,她的词受到当朝文人周邦彦、张耒、黄庭坚等人的赞誉。这一组蜡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当朝著名文人探讨诗词的场景。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第三部分是志同道合:1101年,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恩爱。赵明诚丞相赵挺之的第三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者。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除做诗填词外,还收集金石书画,并著有《金石录》一书。在创作形式上,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清丽动人、通俗流畅,世称“易安体”,对后世影响颇大。在词学评论上,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严格划清诗和词的界限,反对以作诗的方法作词。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帜,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

     李清照一生奋笔不辍,著述甚丰。据说原有《易安居士文集》7集、《李易安集》12卷,可是这些作品多已失散,现仅存《漱玉词》一卷及其他零星著作。

 

          http://a4.att.hudong.com/52/82/01300000206900122943825352458.jpg

  漱玉词》是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词集。李清照词集名“漱玉”,出自晋陆机的招隐诗,此诗描写招隐之山林,有“结风伫兰林,回芳薄秀木。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句。意思是,清风停在兰草丛中,芳香在秀木间缠绕,山水潺潺如弦音,飞泉溅石,晶莹似玉。此书收录了李清照大量的作品。

     由于李清照前期与丈夫过着悠闲的生活,而且赵明诚经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是歌颂自然和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如《如梦令》、《怨王孙》等。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词中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中可见她相思之苦。在其著名的《醉花阴》一词中她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第四部分是,流寓江南生动地再现了词人的足迹及各个时期的词人形象,表现了李清照所经历的颠沛人生。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渡。夫妇两人移居江南。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不久赵明诚病逝,这给了李清照很大的打击,所以年纪轻轻却很快衰老。李清照后来嫁给一个当朝官员张如舟。婚后3个月,李清照发现张如舟是一个贪官,就告发了他,并且同他离婚。在当时的时代,国家动荡,她痛斥朝廷懦弱,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呀!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恶语中伤一起向她袭来,李清照在篱乱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由于后期生活上的艰辛,李清照的作品主要是悲叹身世,抒发精神上的痛苦,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梁启超曾评价这首词“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然而,女词人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让敌的情况下,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涵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  

“一代词人”李清照与她的蜡像馆      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流传至今的《夏日绝句》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正义凛然,以宁死不肯渡乌江的项羽来讽刺当时仓皇南逃、不敢收复失地的南宋政府。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是凄凉的。有关她的记载截止到73岁。但是,这位令人敬佩的旷世女词人,及其美轮美奂的词句和高风亮节的情操却将永世流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